孩子鼻炎就是脾胃太“热”了,白萝卜加它煮水喝,灭了脾胃的火,鼻炎跟着也好了! 鼻炎孩子如果出现:下眼睑发红发紫,舌质红,嘴巴有味,大便干,小便黄,脾气急躁,睡前哭闹。 这代表孩子脾胃积热了! 脾胃积热就像个隐形炸弹,孩子轻则多汗如雨、感冒咳嗽不断,重则患上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症,家长可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排雷。 消积清热其实很简单,日常一碗萝卜汤就能做到,严重的话可以用中药汤剂,但最关键的还是改变日常习惯。今天就把这三招都讲清楚。 山楂萝卜雪梨汤:白萝卜,炒山楂,雪梨,陈皮、冰糖少许 【作用】 1、炒山楂缓和了山楂本身对胃的刺激性,还增强了消积食的作用。白萝卜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清肠通便,改善便秘,促进积食排出体外。 2、孩子积食消除后,用陈皮可以健脾理气,帮助脾胃气机恢复正常运转。 3、最后用冰糖、雪梨,清热降火,养阴生津,润肺去燥。 这碗汤刚好对准了脾胃积热的根源——先消积食,再清内热,最后帮脾胃回神。一般坚持喝个两三天,孩子嘴里的味儿就轻了,晚上哭闹也能少点。 如果孩子脾胃积热的情况比较严重,仅靠食疗难以缓解,就需要用到中药汤剂了。 在门诊遇到这类孩子,我通常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清积热,用炒莱菔子、炒麦芽这类消食导滞的药,把堵在脾胃里的垃圾清出去,就像给沼气池放气; 第二步用黄芩、连翘这类清轻的药,把浮在上面的热散掉,避免热气往上攻鼻窍; 第三步再用太子参、炒白术健脾,给脾胃补点燃料,让它能自己转起来。 为啥这么调?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积热会扰乱心神,所以孩子会哭闹烦躁;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堵了,肺热排不出去,就会往上影响鼻窍,这也是鼻炎老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咱们用药就是顺着这个理,先通后清再补,让脾胃功能归位。 不过,无论是食疗还是药疗,都只是事后补救手段,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日常习惯,做好日常保养。 现在的家长总怕孩子吃不饱,喜欢一顿顿往嘴里塞,可孩子的脾胃根本就没发育好。就像个容量有限的小磨盘,填太多磨盘转不动了,食物就积在里面,就像沼气池一样腐败发酵,时间久了自然生出热来。 光靠汤汤水水或药物临时救场不够,得给脾胃减负: 平时别总想着多吃才长肉,一顿饭哪怕少吃一口,让脾胃歇口气,也比撑出毛病强。尤其那些油炸的、甜腻的,还有冰镇水果、饮料,本身就是生热的燃料,积食时碰这些,等于给 “沼气池” 添柴,内热只会更旺。 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嘴里没味儿了,舌苔薄了,大便通了,也别急着补。可以做点小米粥、山药泥这类温软好消化的,让脾胃慢慢攒力气。 脾胃劲儿足了,运化正常了,积食不找上门,内热自然就没了,鼻炎、腺样体这些问题,也就少了发作的根儿。 说到底啊,孩子的健康是三分治七分养。咱们医生开的汤剂方、食疗方,都是外力;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家长能顺着孩子的脾胃本性去喂养,不瞎填、不硬塞,让身体自己强起来。
孩子鼻炎就是脾胃太“热”了,白萝卜加它煮水喝,灭了脾胃的火,鼻炎跟着也好了!
灵松谈育儿
2025-07-24 09:12:45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