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祖了!甘肃,哥哥两年前考上清华,妹妹羡慕的不得了。家里人知道她要强,都劝她压力别太大,没想到两年后妹妹考上了北大。网友:这家可以开个清北冲刺班了! 回想两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哥哥的清华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时,成为了全家最大的喜事。 年幼的妹妹对那份印着金灿灿校徽的通知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眼神定格在“清华大学”几个大字上。 站在一旁的妈妈用手机悄悄记录下这一刻,画面中的妹妹紧抿着嘴唇,小小年纪眼中闪烁着不只是羡慕,更像是不甘的火苗在跳动。 家里出了清华生自然是无上的荣耀,但长辈们的心思也特别细,知道妹妹性格倔强,私下里常常劝慰她,提醒她不必事事都和哥哥比,尽力就好。 然而,那份印着清华字样的通知书,非但没有成为压垮她的负担,反而妹妹把那份羡慕化作了一种沉默的行动力量。 后来的日子里,她的勤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天蒙蒙亮,邻居还在熟睡,她屋里的灯就已经亮了,传出低低的读书声。 晚上夜深人静,她台灯下堆放的课本和习题册越来越厚,灯光常常要亮到后半夜。 村里的老人,有好多次起夜,看到她家窗户的缝隙里透出灯光,直到东方既白才熄灭。遇到难题,她揉揉脸,又埋头继续钻研。汗水浸透了草稿纸,也磨砺着她的意志。 妈妈在那段日子里显得格外不同。她没有给女儿过多的言语压力,更没有重复那些“向哥哥看齐”的套话,而是默默地拿起了手机,像个忠实的记录者。 镜头里,捕捉了女儿深夜在书桌前伏案疾书的样子,甚至有一次拍到妹妹实在太困,不知不觉就趴在习题册上睡着了,头发散落在一旁。 日积月累下来,这样的生活片段拍了几百条。后来这些视频片段被剪辑出来分享,被不少人误以为他们家请了昂贵的私人家教。 其实家境相当普通,妹妹甚至连台属于自己的电脑都没有,需要查资料时只能跑到镇上的图书馆。上学的路也不容易,需要踏过好几里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 当妹妹遇到学习上的困惑,远在清华的哥哥也会通过电话或者托人捎回一些学习资料和重点笔记。他的帮助很实在,没有讲什么空洞的大道理,更像是递过来的一根拐杖。 妹妹也很懂事,直到考上北大,还在使用哥哥用过的旧书,书上留着哥哥当年做的笔记,连夹书的夹子都是旧货市场淘来的便宜货。 转眼又是七月,当那份承载着梦想的紫红色北大录取通知书送到小院时,那个两年前紧攥着哥哥通知书的姑娘终于开怀地笑了,笑容干净而满足。 家里瞬间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亲戚邻居纷纷登门道贺。一妈妈看着这一切,眼眶也湿润了,感慨女儿这朵“小蔷薇”可算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成长时节。 当有人问起培养孩子的“秘诀”,父亲憨厚地搓着手,简单地说:“没别的,娃们自己争气,我们就是随她选,没打没骂过。” 家里最实在的想法,就是孩子能顺利考上大学,至于外面传的什么开辅导班的话,听听就罢了,他们可没想那么多。 妈妈把这些年拍的几百条视频存进了硬盘里,说要好好保存,留给以后家里其他要考学的侄子侄女看看。 细细翻看那些视频,里面其实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学习窍门,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诀窍,只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
今天偶尔看到这个消息,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清华这些顶尖大学,给黑
【7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