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倪福林:军魂不褪的商海人生

儒雅中藏着坚韧,温和里透着力量。这是深圳市福中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福林给小编的第一印象。

初见倪福林,是2025年7月16日在长沙湖南旺福投资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刚走进会议室,倪董事长从容而来,一身剪裁得体的浅色衬衫,沉稳内敛。他微微颔首,微笑着主动握手说“你好!”,儒雅温和,倍感亲切。

正是眼前这位气质儒雅的长者,却是一位在商海沉浮数十载的企业家。他的坐姿仍带着几分军人的端正,言谈举止间有着文人的谦和,说话时语调平稳,娓娓道来。随着谈话的逐渐深入,很快就被他的从容豁达所感染,也被他的人生智慧所折服——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通透。

1966年,十七岁的倪福林选择了参军,怀着满腔的豪情和热忱,倪福林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名战士,凭借顽强、坚韧的性格精神,倪福林得到多次提升,从导弹发射操纵员到技师、排长、连长、指导员、支部书记,一直到政治处的干事(营职)。

1978年,脱下戎装的倪福林转业至益阳,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经过几年基层历练,命运将他推向了一个更具挑战的舞台——益阳市五交化公司总经理一职。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朦胧期,倪福林以军人特有的果敢与缜密,在传统经营与崭新的市场间寻找平衡,夙兴夜寐,孜孜以求。短短5年,益阳市五交化公司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全省同行业同级企业中的第56位跃居第一名。“湖南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正是这一段经历,倪福林渐次显露出企业家的锋芒,也孕育了他日后驰骋商海的底蕴与格局。

与房地产行业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

彼时,南粤大地已经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深圳这座新兴的特区城市,正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追梦者。倪福林毅然南下,在这片热土上开启了他的地产征程。

深耕深圳30余年,深圳市福中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福中福花园”、“幸福海岸”等项目。获得深圳市“花园式、园林式住宅小区”、“纳税百强”等殊荣。目前,幸福海岸三期14.6万平米新品正在筹划中,并将延续项目一贯的高品质开发标准。

一、

90年代的深圳,处处涌动着创业的激情与变革的活力,各行各业百花齐放。而当时的房地产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开发经验匮乏。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倪福林却独具慧眼,将目光锁定在房地产开发行业。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再加上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倪福林在深圳房地产市场迅速崛起,并成长为华南地区的商业巨头。

凤凰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房地产开发行业?

倪福林:自古以来,“衣食住行”都是民生根本,在我们国家,住房问题一直都很紧张,几十年来,几代同堂、房子太小且破旧是普遍现象。而且我了解到的,全世界各地的成功企业家,房地产行业出身的占比很大。虽然当时房地产行业处于萌芽阶段,但是蕴藏的机遇也是巨大的。从后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选择也确实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凤凰网:您觉得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倪福林:资金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工作期间建立了良好的诚信口碑,创业初期,家乡的几家银行都给了我信用贷款支持。但是,1993年政策收紧,湖南的贷款不能调到深圳,深圳又贷不到款,那一段时间比较艰难。直到1997年,政策放松,在深圳贷到了工程建设款,企业才得以正常运转,2003年才开始实现盈利。

市场方面,当时我们项目的位置比较偏远,销售遇冷,我们创新推出“一万元入住”的模式,才打开市场。

凤凰网: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倪福林:稳中求进。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供应产品,才能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当下的房地产企业,很大一部分都处于非常被动局面,效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破产案例。

因此,我始终坚持要保持头脑清醒,不盲目开发;不盲目投资和发展其他产业;坚持“稳”字当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核心。

凤凰网:旗下项目名称多以“幸福”命名,这个命名体系是否蕴含着什么意义?

倪福林:房地产开发就是为老百姓创造幸福生活。我选择以“幸福”命名,希望老百姓住在我们打造的房子里,能够享受到温馨、舒适的生活品质,享受到幸福,这不仅是业主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

凤凰网:您怎么看待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生存环境?

倪福林:我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的供需失衡。

有数据显示,现在全国房产供应量可满足30多亿人口居住,这意味着,预计将有超过70%的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现在还能存续下来的房企,一是政策支持,二是土地成本可控,三是项目地段优越,周边配套完善。

具备区位优势、合理土地成本、配套完善的项目,还是能维持良性发展。不过,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能够保持正常利润水平就不错了。

二、

这位从湘楚大地走出的商界精英,血液里始终奔涌着对故土的眷恋。当同行们纷纷加码珠三角等投资热土时,2006年前后,倪福林却逆流而上,带着多年积累的开发经验与资金,回归投资回报周期更长的湖南市场。

在长沙,公司先后垫资4.6亿元修建了“芙蓉南路暮云段”、“火星北路星沙段”共计10公里道路;开发幸福庄园项目的同时,还投资1亿多元修建政企合作的颐康路、淞园路、中福路,投资2个多亿建设好了与项目配套的白沙幸福幼儿园、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幸福小学、长沙市一中城南初级中学。为了保证配套学校能够如期开学,学校建设期间,倪福林更是早出晚归,坚持一天三次到学校工地打卡,带头赶进度,督促进度,学校终于又好又快的建设好,如期开学。

在益阳,开发的益阳福中福商业中心已经成为益阳的品牌工程、形象工程,益阳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投资开发的皇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在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带动着周边的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每一处民生工程的背后,都蕴含着倪福林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一砖一瓦间,亦凝结着游子反哺桑梓的赤诚。

凤凰网: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从深圳回归湖南?

倪福林:2006年初,湖南省时任省长周强、副省长贺同新来到深圳招商引资,我当时是深圳湖南商会副会长(后任会长),负责接待湖南省招商引资团队。招商项目中有一个是修建长沙芙蓉南路暮云段和万家丽北路星沙段共10公里市政道路。出于回报家乡的初心,我决定垫资参与建设,政府以2000亩建设用地作为回报。

随后益阳市领导也专程赴深招商,促成了我在家乡的投资,2008年投资7亿元建设益阳福中福商业中心,同期投资7.5亿元开发黄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长沙的2000亩回报用地,因为规划调整、沪昆高铁建设等因素,开发进度受到影响。目前已投入20多亿元,仅开发了约八分之一,还有100多万方未开发建设。

开发御园项目时期,正处于行业低迷期,但我们仍然坚持建设了几所学校,并且做到了如期开学。看到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我也从内心感到幸福,觉得自己每天凌晨5点到工地,晚上11点才休息都是值得的,是我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尽的一份心力。

凤凰网:家乡情结与商业考量如何平衡?

倪福林:在老家益阳投资,从最开始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从商业角度出发,甚至可能不及银行利息,不过选择了回报家乡,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比如黄家湖度假区为当地创造百余就业岗位,益阳福中福商业中心成为益阳新商圈,也算是为家乡人民、为益阳的商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长沙项目虽然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开发黄金期,但路通财通,带动数十家企业入驻芙蓉南路两侧,促进区域财政收入的增长。

我认为在家乡投资,社会效益优先,商业回报的话,只要项目能持续运转,微利就满足了。相信随着2029年的全运会在湖南召开,毗邻奥体中心、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幸福庄园楼盘也将迎来新机遇。

凤凰网:对于当年回归湖南的这个决定,有没有在某个时刻后悔过?

倪福林:从未后悔,作为一个湖南籍的民营企业家,回馈家乡本来就是我应尽的职责。

钱财乃身外之物,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能为家乡创造就业岗位,缴纳税收,我都是感到十分幸福的。

凤凰网:您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倪福林:从GDP贡献、税收缴纳、就业岗位创造等方面来看,民营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就很难实现持续增长。

民营企业家要有信心为国家做贡献,不躺平不放弃,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才能在社会发展和市场中立足。我也希望,政府层面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只有政企同心,才能实现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凤凰网:您很重视教育,在开发建设幸福庄园项目的同时,还出资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初中,每年还奖励考上大学的家乡子弟。请您说说您的教育情怀。

倪福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全党全国人民一件大事,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只有现在重视教育投入,才能有未来的优秀人才和发展竞争力。

在开发幸福庄园的同时,我们还在教育方面做了几件事,一是同步建设了优质的教育配套;二是通过天心区教育局严格选拔出优秀教师,三是设立专项奖学金:从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考入清华北大学子,给予适当奖励。

现在看到孩子们在我们建设的学校里读书识字、快乐运动,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三、

数十载商海耕耘,这位从军营走出的企业家,将军人特有的担当与坚韧融入企业发展血脉。“不喝酒、不打牌、不炒股”,这是倪福林一直恪守的自律信条,尽管“家大业大”,他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将个人所得持续投入到企业再发展,同时支持家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如今,年近八旬的倪福林依然可见军人的坚毅本色,以“老骥伏枥”的奋斗精神,持续完善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奋斗在项目的第一线。

从捐资助学到基建惠民,从促进就业到产业扶贫,倪福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正如当年在军营站岗放哨守护一方平安,多年来他以企业为阵地,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守护着社会的责任与温暖。

凤凰网: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对您的创业精神、工作态度有哪些影响?

倪福林:部队确实是一个大熔炉,我17岁当兵,在这个大熔炉里,我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路线、中国革命近代史等,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也让我树立了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我人生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这段经历让我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培养了我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回想起来,我转业后取得的成绩都是部队培养、教育的结果。可以说,没有部队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

凤凰网:您对退伍军人创业有何建议?如何将军队经验转化为商业优势?

倪福林:作为过来人,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把部队培养的好思想、好作风运用到创业中来。不管是任何事业,只要脚踏实地,有信心,有决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干出成绩。切忌好高骛远,这山望见那山高。

但是经商毕竟和当兵不同,经商要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不断改革、创新。在保持军人本色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创新。只要退伍不褪色,就一定能创造出一番成就。

凤凰网:您认为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应该如何定义?

倪福林:我认为,不同岗位的劳模精神,表现都不一样。作为企业负责人,我的劳模精神,首先是做好本职工作,把企业经营好、发展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多为国家做贡献。第二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再就是不忘初心,永葆进取之心,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往直前的劲头。

凤凰网:回顾几十年商海历程,您最自豪的成就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倪福林:回顾几十年商海历程,最让我自豪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在深圳宝安、长沙天心区、益阳老家建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为更多人提供了幸福居所;配套建设了幼儿园、中小学,修通道路,带动了区域教育和经济发展;湘粤两地的项目开发累计为国家贡献40多亿元税收,每年创造了800多个就业岗位。

要说遗憾,不曾有遗憾。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走到现在,我的心里只有感恩和满足。

凤凰网:话题回到房地产,怎么预判房地产行业的未来?

倪福林:就当前房地产状况来看,一是现在房子确实盖了很多,但是分配却不均衡,有人手握十几套,有人一套都没有;二是城镇化还在推进,农村实行机械化后,还会有更多人要进城就业生活;三是我们国家现在重点推两种房子:一种是保障性租赁房,让打工人都能住得起;另一种是低密度的改善型住宅,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下,层高3.1米。

在这种形势下,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资产仍具潜力,三四线城市房价仍面临不小的回调压力,投资更得谨慎。而开发商也要转变思路,要做精细化运营:让有钱人住得更好,让普通打工者也住得起。

现在可以说是挑战巨大,但是只要找准定位,企业肯定能做到良性稳健的发展。

访谈结束时,倪福林董事长起身相送,步履稳健,盛夏的热浪在窗外翻腾,而那个挺拔的身影却始终如一。那一刻,分明能从他身上看到时代的年轮——从军旅到商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始终保持军人特有的坚韧,不忘初心,在每一次变革中踏准时代的节奏,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