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真是天佑我中华!中美正激烈交锋之际,巧了!内蒙这边,竟然发现一个储量超万吨的钍矿

真是天佑我中华!中美正激烈交锋之际,巧了!内蒙这边,竟然发现一个储量超万吨的钍矿,一算更是让人惊喜,够中国人用两万年!

今年 3 月,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矿区传来重磅消息:这里勘探出一个储量达 22 万吨的超级钍矿。这次发现的钍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77.3%,位居世界第二。

这可不是普通矿产,钍作为第四代核能技术的核燃料,1 吨钍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 350 万吨煤炭,且产生的核废料仅为传统铀反应堆的千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在钍基熔盐堆技术上取得突破。甘肃武威的 2MWt 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已实现临界反应和满功率运行,成为全球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

按照规划,2030 年将建成 10MWe 小型模块化研究堆,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这场能源革命的意义远超资源本身,传统核能依赖铀燃料,而中国铀资源匮乏,钍的发现正好弥补这一短板。

中科院早在 2011 年就启动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目标是在 2040 年实现钍铀燃料循环。与铀反应堆相比,钍基熔盐堆安全性更高。

当温度超标时,底部冷冻塞会自动熔化,携带核燃料的熔盐流入应急储存罐,终止核反应。这种设计从根本上避免了堆芯熔毁的风险,让核电站更安全可靠。

国际上,印度、美国等国家也在布局钍能源。印度因铀资源匮乏,将钍视为新型能源的关键,计划到 2025 年启用多座钍燃料反应堆。美国虽早期放弃熔盐堆研究,但近年又重启相关计划。

而中国则凭借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全球 80% 的稀土冶炼产能,在钍基核能产业链中处于国际前列,预计到 2030 年相关产业将带动超 5000 亿元产值。

甘肃武威的实验堆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关键材料和设备全部国产化。

然而,钍能源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白云鄂博的钍矿与稀土、铁等资源共生,开采过程中需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矿区已启动绿色工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能源项目,探索能源就地消纳转化,同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此外,钍基熔盐堆的商业化还需突破技术瓶颈,如耐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完善。

若钍基核能全面应用,中国不仅能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还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主动。

钍基核能不仅能减少中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助力 “双碳” 目标,还能在国际能源定价规则中争取话语权。

甘肃武威实验堆的热转换效率达 45%-50%,等效能源成本仅相当于 10 美元 / 桶石油,这种优势可能改写全球能源市场格局。

白云鄂博的钍矿发现,或许正是中国在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当世界还在为传统能源争夺时,中国已悄然布局未来。

这个超级钍矿的发现,能否让中国在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能否为能源转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