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上世纪60年代,开国元勋董必武前往大连视察,来到了海军旅顺基地。视察到中午,董老

上世纪60年代,开国元勋董必武前往大连视察,来到了海军旅顺基地。视察到中午,董老应邀去餐厅用餐,却看到满桌子海鲜,当即拂袖离去。基地领导解释:“首长,我们经常吃海鲜。”董老却答:“战士们吃可以,我不行。” 上世纪6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彼时,年过七旬的开国元勋董必武虽已是国家副主席,却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那一年,按照组织安排,董老专程前往大连,视察海军旅顺基地的建设发展情况。 董老一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唯独对自己的衣食住行从不过问。此行大连,他也是轻车简从,没有大批随行人员,更没有豪华的专列接送。董老风尘仆仆地来到旅顺基地,却掩不住对水兵战士们的关切之情。他迫不及待要去看望战士们,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时值正午,董老在视察了训练场、军营后,被基地领导邀请前往餐厅就餐。一路上,董老都在询问战士们的伙食情况,并叮嘱领导一定要保证战士们有好的饮食。到了餐厅,董老看到不少战士正在用餐,他高兴地上前打招呼,还要一起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 基地领导见状,忙说:"首长,您先去里面房间用餐,我们给您准备了些东西。"董老不解地问:"怎么,还搞特殊化吗?跟战士们一块吃不就行了。" 领导一再坚持,董老只好起身,往里间走去。 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桌子丰盛的海鲜:大螃蟹、龙虾、鲍鱼......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可董老却皱起了眉头,当即冷了脸,转身就走。 "首长,您这是......"基地领导不明所以,连忙跟上去解释,"我们是靠海的部队,饭菜里时常吃点海鲜,战士们也经常吃,今天也不算什么特殊待遇......" "胡说!"董老头也不回,语气严厉,"战士们的饭菜里有没有大螃蟹、鲍鱼?没有!你们这是搞特殊,助长了奢靡之风!我们是人民的领导,岂能如此!" 就这样,董老在旅顺基地视察了整整一天,硬是没吃一口饭。傍晚回到下榻处,他拿出自己带的咸菜、干粮,就着清水吃了几口,又埋头批阅公文去了。 这个故事生动诠释了董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崇高品德。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以普通一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董老曾说:"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他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董必武老革命家视察旅顺基地的这一天,虽然饿了肚子,却洗涤了人们的灵魂。当天,他足足视察了八个多小时,详细了解官兵的工作、训练和生活情况,却始终未向基地提什么要求。直到夜幕降临,董老才离开军营返回住处。 回到下榻的招待所,董老婉拒了工作人员的备餐,只说自己不饿。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简易行囊,拿出一些干粮、咸菜,就着白开水囫囵吃了几口。饭后,董老又埋头处理政务到深夜,对自己的生活却从不过问。 董老能做到如此,全因他有一颗永远听党指挥、忠诚为民的赤子之心。他常说,共产党人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凡事都要以普通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董老曾在困难时期下乡调研,看到群众缺吃少穿,他回去后茶不思饭不想,四处奔走呼吁,要求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改善民生上来。在董老心中,人民的冷暖安危时刻悬在心间,没有任何个人得失可以凌驾于此。 这次到旅顺视察,董老本可以接受基地的招待,享用一顿美味可口的海鲜大餐,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看来,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决不能搞特殊化、脱离群众。哪怕是对吃穿这样的小事,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 董老生前常以"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勉励自己,这次推开海鲜大餐、以身作则的举动,正是他用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民公仆本色的生动写照。他的言行时时处处体现着党的宗旨,展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一身正气惊天地,两袖清风慰苍生"。董老等老一辈革命家能保持廉洁本色,正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将实现,个人应融入这伟大的事业之中,必须摒弃个人私利,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来。 老一辈革命家的模范事迹和崇高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