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其实早就想打了,只是双方对于战争的形势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而已。你想想,为啥我们接连试飞两款六代机,海军的军舰也是一艘接一艘地下水?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现在的情况就是,中美之间还没谈拢。美国更想解决我们之间的大矛盾,而我们却更想先把台海这样的“小账”算清楚。所以说,我们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旦老美先出手,我们这边才会出手。 美国这两年在西太平洋的动作越来越明显,空军搞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拉来近300架战机练“敏捷战斗部署”,说白了就是怕基地被端,把飞机打散了藏在偏远岛屿上。 可真打起来,分散部署的战机缺零件缺维护,小故障都能让它们趴窝,这种战术看着聪明,实际未必好用。 海军那边也没闲着,联合19个国家搞“护身军刀”演习,3.5万人在海上折腾,说是要练“高对抗环境下的后勤保障”,其实就是怕真打起来,物资送不上去。 咱们这边的准备更实在,船坞里同时开建好几艘万吨大驱早就不是新闻,美国修一艘航母拖拖拉拉好几年,咱们补充舰艇的速度能甩他们一大截。 这种工业产能的差距,才是长期较量的底气。疫情那阵子,美国连口罩都得满世界找,咱们的工厂能连夜转产防护服,真到战时,谁能撑得更久,一目了然。 台海这盘棋,双方都在算,美国卖些淘汰武器给台湾,想把这岛当棋子牵制我们,可他们没算到,我们早把这当成消耗他们的机会。 台湾问题的主动权一直攥在咱们手里,什么时候解决、怎么解决,看的是我们的战略需要。 就像最近重罚“台独”关联企业,开新航线压缩台军反应时间,这些动作没开火,却一点点让台湾离不开大陆的供应链。 美军自己也清楚短板,他们的加油机演习练得再勤,也改变不了西太平洋基地在咱们远程火力覆盖范围内的事实;联合盟友搞演习,可真到要紧关头,谁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 澳大利亚离得近,可它的经济也离不开中国市场;日本喊得凶,却不敢真跟我们撕破脸。美国想凑个“亚洲小北约”,可这些盟友各有各的小算盘。 说到底,谁都不想先动手,美国怕咱们的工业产能和统一的国家意志,咱们在等一个代价最小的时机。 真打起来,绝不是为了争个岛,而是要改写国际规则。 美国想守着霸权,咱们要的是更公平的格局。这种较量,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的牌更扎实。 现在双方就这么耗着,你练你的“敏捷部署”,我造我的军舰;你拉盟友壮胆,我夯实产业链。时间站在谁那边,明眼人都看得清。 咱们不急,牌在手里慢慢打,等那个最合适的机会,一举打破旧秩序。 到时候就会发现,这场较量的结局,早就藏在各自的工业车间和民心向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