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提出:“你们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阿方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竟说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那次会谈谢胡同李先念谈了六个多小时,内容全部是要东西。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阿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堪称铁杆盟友。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批判斯大林,搞得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鸡飞狗跳。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站出来反对,觉得赫鲁晓夫这是搞“修正主义”,和中国站在了同一条战线。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联带头批中国,阿尔巴尼亚却力挺中国。从那以后,两国关系越来越铁,中国也开始对阿尔巴尼亚敞开援助大门。 援助啥呢?从粮食到机械,从工厂技术到军事装备,啥都给。据统计,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给了阿尔巴尼亚大约9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当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0。要知道,那时候中国自己也不富裕,为了帮阿尔巴尼亚,甚至从国外进口粮食再转手送过去,硬是挤出资源支援这个小兄弟。 刚开始,这份援助确实让中阿关系热乎得不行。阿尔巴尼亚靠着中国的支持,建工厂、搞基建、武装军队,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阿尔巴尼亚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重,胃口也越来越大。到了60年代末,他们的要求已经从“帮一把”变成了“全包办”,完全不考虑中国自己的难处。 1969年,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这种单方面的索取达到了顶点。他在当地看到,中国援助的化肥、机械被随便扔在露天,风吹日晒没人管,浪费得让人心疼。更气人的是,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对这些援助的态度,完全是“拿来主义”,压根没想过回报。 到了会谈那天,李先念和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坐下来谈。这次会谈足足持续了六个多小时,可内容却让人大跌眼镜。谢胡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提要求:要工业设备、要农业物资、还要消费品,恨不得把中国搬空。李先念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抛出一句:“你们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 谢胡的回答真够绝的:“我们从没考虑过还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的援助是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兄弟情谊”,拿了就拿了,哪还需要还?李先念试图提醒他,中国自己经济也不宽裕,扛不住这么无底洞式的援助。可谢胡完全不当回事,继续理直气壮地伸手要东西。这场会谈下来,李先念算是彻底看清了阿尔巴尼亚的嘴脸。 回国后,李先念把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件事让中国领导层开始重新审视对阿尔巴尼亚的政策。70年代初,中国外交方向有了大调整,尤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彻底惹毛了霍查。他觉得中国跟美国眉来眼去,是背叛了社会主义原则。1977年,霍查写了本《帝国主义与革命》,公开点名批评中国的“三世界理论”,骂中国跟美帝国主义勾结。 到了1978年7月7日,中国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经济和军事援助。阿尔巴尼亚这边炸了锅,官方发声明骂中国“背信弃义”。可没了中国的支持,他们的经济立马就崩了。靠中国资金运转的工厂停工,失业率蹭蹭上涨,物价也跟着飞涨。霍查想靠“自力更生”撑下去,可哪有那么容易?到了1991年,东欧剧变波及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制度垮台,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人才流失严重。 李先念呢?回国后继续在政坛上发光发热,1983年当上了国家主席,直到1988年卸任。他支持经济改革,但也坚持国家得把控经济大局。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留下了一段务实的政治遗产。 谢胡的结局就惨多了。1981年12月18日,他被发现死在家里,官方说是自杀,可外界都怀疑是霍查下的黑手。谢胡死后被打成“叛徒”,连家人都跟着遭殃。这位当年理直气壮伸手要援助的人,最终落得个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