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打了三年还不收手?其实跟目标变化脱不了干系。一开始,俄方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挺明确,就是保护顿巴斯地区、让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可打着打着,目标就变了味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先是吞并克里米亚,接着又在乌东地区持续推进,试图建立缓冲区。这种目标的扩大,让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收手。 就拿乌东地区来说,俄罗斯原本只是想保护当地说俄语的居民,可后来却不断扩大控制区域。2025年,俄罗斯声称已经完全控制卢甘斯克,还在顿涅茨克地区推进,甚至计划建立一个宽度不少于20公里的缓冲区。这种领土扩张的目标,让战争变得没完没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再是单纯的“保护”,而是变成了对乌克兰领土的长期占领。 除了目标变化,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诉求也是战争持续的重要原因。俄方一直声称要让乌克兰非军事化,削弱其军事能力,防止其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同时,俄罗斯还指责乌克兰存在纳粹势力,需要进行“去纳粹化”。 不过,这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乌克兰在美西方的支持下,不断获得军事援助,其军事实力并没有被完全削弱。德国军工厂忙得不可开交,连大众汽车都开始造坦克,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反而越来越强。此外,关于乌克兰是否存在纳粹势力,国际社会存在争议。虽然乌克兰确实有一些极右翼组织,比如“亚速营”,但俄罗斯的指控也被认为有夸大之嫌。这种争议让“去纳粹化”的目标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真正实现。 保护顿巴斯地区说俄语的老百姓,是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另一个重要理由。顿巴斯地区历史上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当地居民大多使用俄语,文化上也更亲近俄罗斯。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顿巴斯地区爆发冲突,俄罗斯一直支持当地的亲俄武装。 为了保护这些居民,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简化顿巴斯居民入籍俄罗斯的程序,接纳大量来自顿巴斯的难民。2019年,俄罗斯修改国籍法,允许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部分地区居民以简化方式获得俄罗斯国籍。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居民,但也加剧了俄乌之间的矛盾。乌克兰认为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其主权的侵犯,坚决反对俄罗斯的干预。 总的来说,俄罗斯打了三年还不收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标的变化、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诉求,以及保护顿巴斯地区俄语居民的需要,让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尽管俄罗斯面临着经济压力和国际制裁,但国内政治稳定,普京的支持率依然很高,这使得俄罗斯有足够的动力继续这场战争。而乌克兰在西方的支持下,也没有轻易妥协的迹象。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