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突破了50吨,为啥我们要把战机造的越来越重呢?其实说白了,战机体格越大,干美军就越疼。这么说吧,飞机的体格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干架,要是一款战机好看不中用,那就是敌人的活靶子,还不如提高性能,丑点就丑点了,所以说战机越大越牛。 歼-36这次突破50吨级,可不是单纯的吨位膨胀。这事儿得从现代空战的底层逻辑说起。以前战机讲究“能量机动”,靠速度和敏捷性狗斗,但现在战场早变天了。美军在西太搞“分布式作战”,把战机分散到天宁岛这些第二岛链基地,还拿F-35和无人机群搞协同。这种情况下,咱们要是还抱着小身板的战机打游击,根本摸不到人家核心节点。 歼-36的大身板,其实是给未来空战量身定制的。它那三发设计不是摆设,两台涡扇-15负责常规动力,第三台很可能是火箭发动机,能把升限推到50公里以上。啥概念?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射高才20公里,标准-6也只有33公里,根本够不着歼-36。这种高度优势让它能在敌方防空圈外发起突袭,像霹雳-17这种射程500公里的超远程导弹,一枚就能废掉美军的预警机或加油机。 大机身带来的不光是高度。歼-36的弹舱能塞8枚霹雳-17,相当于把一个小型导弹连扛在天上。这种火力密度在穿透性制空作战里太关键了。美军现在搞“杀伤网”体系,靠数据链把战机、无人机、卫星连成片,但歼-36可以用远程导弹先敲掉他们的关键节点,比如指挥机或数据中继卫星,让美军的体系瞬间瘫痪。 再说电子战能力。歼-36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还能同时跟踪几十个目标。配合全向射频信号监视系统,它能在复杂电磁环境里实现战场单向透明。之前歼-20在东海拦截F-35时,就是靠这种感知优势,在F-35雷达发现自己前就完成锁定。歼-36体型更大,能装更多电子战设备,甚至可能集成高能激光自卫系统,硬抗敌方导弹攻击。 有人担心大机身会影响隐身。但歼-36的设计很巧妙,菱形机头和S型进气道把雷达反射面积压到0.01平方米级,跟F-35一个水平。而且它采用共形天线技术,把传感器藏在机身蒙皮里,既保证隐身又提升感知能力。这种设计让歼-36在执行穿透任务时,能像幽灵一样潜入敌方防区,用远程导弹精准点杀高价值目标。 最关键的是,歼-36的大身板为未来升级留足了空间。现在它能指挥无人机群作战,未来还可能加装定向能武器,甚至改成空天战机。俄罗斯媒体推测,歼-36的火箭发动机设计让它具备从太空发起攻击的潜力。这种前瞻性布局,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西太战略。以前他们靠第一岛链封锁咱们,现在歼-36能直接把战火引到第二岛链,彻底打破美军的战略纵深优势。 说到底,战机的体格之争,本质是战场规则的主导权之争。美军想靠体系压制咱们,咱们就用更大的平台、更远的火力、更强的电子战能力破局。歼-36这50吨,砸的是美军的战略支点,立的是咱们在未来空战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