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特朗普推特施压降息至1%威胁换主席, 财长贝森特称美联储9月或提前行动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以下是特朗普在近期(截至2025年7月4日)针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施压手段及最新动态分析:

核心施压策略

舆论攻势与公开羞辱

推文直指利息成本:特朗普反复强调高利率导致美债利息负担过重,称“利率每高1%,联邦政府年付息多2000亿美元”,要求降息至1%-2%以节省财政开支。

人身攻击美联储官员:将鲍威尔称为“太迟先生”(Mr.TooLate),指责其“愚蠢无能”,并威胁称“若鲍威尔辞职,将任命愿意降息者接任。

操纵数据可信性质疑

借ADP与非农数据矛盾发难:在6月ADP就业数据意外负值(-3.3万人)后,特朗普暗示劳工部后续发布的强劲非农数据(+14.7万人)“不可信”,声称美联储以此“逃避降息责任。

推动数据修订论:其团队被曝可能通过“初值操纵”创造降息理由,利用“数据终值可修订”的规则漏洞。

人事布局与制度颠覆

提名亲信进入美联储:提前提名副主席鲍曼(支持降息)等官员,试图在7月会议前形成内部多数票施压鲍威尔。

威胁瓦解美联储独立性:宣称若9月前不降息,将推动国会立法削弱美联储决策权。

对9月降息的实际影响

市场预期修正:尽管非农数据强劲,特朗普的持续施压导致市场仍预期9月降息概率达75%-80%(数据公布前为98%)。

美联储的妥协信号:鲍威尔7月1日改口称“若非关税政策,本应已降息”,为9月行动埋下伏笔。财长贝森特更警告:“若7月不降息,9月幅度可能更大。

政治经济博弈关键点:特朗普需在9月底前达成降息,否则《大美丽法案》资金断流风险将加剧美债危机。

⚠潜在风险提示

数据真实性争议:政府就业岗位在6月异常激增(+7.3万人),占新增就业49%,与特朗普“精简政府”政策矛盾,被质疑人为美化数据。

市场反噬可能:若美联储因政治压力过早降息,可能引发通胀反弹(7月CPI成关键指标),削弱美元长期信用。

总结

特朗普正通过“舆论抹黑+人事渗透+数据操纵”三重战术倒逼9月降息,核心目标是降低美债利息负担。尽管鲍威尔试图以“关税不确定性”延缓行动,但美联储独立性已遭实质性侵蚀,9月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后续需重点关注7月通胀数据及美联储内部票委立场变化。

转自:AI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