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印度驻印尼武官库马尔(ShivKumar)声称:印度之所以在“57空战”中被巴基

印度驻印尼武官库马尔(ShivKumar)声称:印度之所以在“57空战”中被巴基斯坦使用歼-10CE击落多架战机,主要因为新德里方面的限制,导致印度空军不能提前轰炸巴基斯坦的机场和防空设施。 这场发生在2025年5月7日的空战,是近年来印巴边境最激烈的一次空中对抗。巴基斯坦空军出动歼-10CE战斗机,配合ZDK-03预警机和PL-15E远程空空导弹,以零战损击落印度6架战机,包括3架号称“南亚最强”的阵风战斗机。印度军方此前一直否认损失,直到库马尔在印尼的研讨会上才首次承认这一惨败。 库马尔的辩解听起来似乎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首先,印度空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一直是短板。印度战机来源复杂,既有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苏-30MKI,也有自产的光辉战机,这些机型的数据链互不兼容,导致预警机与战斗机之间无法实时共享信息。在空战时,印度飞行员甚至只能通过语音电台沟通,这种原始的协同方式在现代化空战中几乎等同于“裸奔”。 反观巴基斯坦,其空军依托中国提供的歼-10CE、ZDK-03预警机和红旗-9防空系统,构建了一套高效的作战体系。歼-10CE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低可截获概率技术,能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锁定目标。PL-15E导弹的射程超过180公里,远超印度阵风挂载的米卡导弹。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通过数据链实现了“传感器-射手”闭环,预警机可以引导歼-10CE在雷达静默状态下发射导弹,真正做到了“先敌发现、先敌开火”。 库马尔提到的“政治限制”也经不起推敲。印度军方此前多次在边境采取军事行动,从未表现出对核战的过度担忧。2019年的巴拉科特空袭中,印度战机深入巴基斯坦境内投弹,并未引发核冲突。此次空战中,印度空军出动72架战机组成攻击编队,显然是有备而来,所谓“担心核战”不过是失败后的托词。 印度媒体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空战结束后,印度多家媒体宣称击落6架巴基斯坦战机,包括歼-10CE和JF-17,但始终拿不出任何证据。相反,巴基斯坦公布了击落印度战机的视频和残骸照片,甚至截获了印度飞行员的通话录音。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暴露出印度军方试图掩盖失败、维护面子的心态。 这场空战的影响远不止于军事层面。歼-10CE的出色表现彻底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武器“缺乏实战验证”的偏见。在随后的兰卡威航展上,歼-10CE模型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东南亚多国军政代表团络绎不绝地参观。相比之下,印度花费超过2亿美元采购的阵风战机,在实战中暴露出严重缺陷,不仅影响了法国的军售声誉,也让印度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陷入尴尬境地。 印度的困境还体现在经济层面。为了维持在边境的军事存在,印度近年来大幅增加国防预算,2025年军费开支已超过800亿美元。然而,这笔巨额投入并未转化为战斗力,反而加剧了国内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凭借中国的支持,在军事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对印度的不对称优势。 库马尔的言论,本质上是印度军方对失败的一种无力辩解。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印度空军的失利,根源在于其落后的作战理念和松散的体系协同,而非所谓的“政治限制”。随着中国武器在实战中的不断验证,南亚的军事平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印度若不能正视自身问题,未来可能会在更多领域遭遇类似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