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有精英认清现实了!根据观察者网7月1日报道,美国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近日竟然直接绝望说道:“中国汽车的成本和质量,都远远优于西方!”而且,他还说,世界上70%的电动车,都是由中国制造,这是让他“最自惭形秽的事”。 先说说成本这一块儿,中国汽车能做到“物美价廉”,靠的可不是偷工减料。就拿供应链来说,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钢材、玻璃到芯片、电池,要啥有啥。 像上海周边一小时车程内,就能配齐一辆汽车80%的零部件,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势,让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再加上规模化生产,一辆车的平均成本能比西方低30%以上。 更绝的是,中国车企还会“精打细算”,比如安徽芜湖港通过“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让汽车出口物流成本每箱降低800到1000元,这种精细化管理,西方车企想学都难。 再聊聊质量,以前总有人觉得中国车是“便宜没好货”,现在这观念得改改了。就拿荣威RX5和MG5来说,这两款车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中,分别拿下了自主SUV和自主轿车的第一。 MG5更是连续多年霸榜中国燃油轿车出口销量冠军,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50万。这质量要是不过关,能在国际市场上这么吃香? 而且,中国车企在技术创新上也不含糊,像固态电池、智能辅助驾驶这些前沿技术,都在加速落地。就说智能辅助驾驶吧,现在已经从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普及,技术普惠成了行业共识。 说到电动车,中国更是“一骑绝尘”。大摩的报告显示,2025年4月全球纯电动车销量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超六成,比亚迪、吉利等品牌销量稳居全球前列,而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却从10.7%下滑到7.9%。 为啥中国电动车这么牛?一方面是政策支持,从税收优惠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一路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是技术路线选得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现在中国电动车不仅国内卖得火,出口也蹭蹭涨,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就达到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有人可能会问,西方车企就甘心被中国甩在后面?其实他们也在努力,但转型没那么容易。就拿福特来说,法利自己也承认,中国汽车的车载数字体验已经领先西方好几个档次。 在中国,上车不用连蓝牙,整个数字生活都能自动映射到车里,还有人工智能陪伴、面部识别这些功能,而西方汽车的“技术”还停留在媒体播放器和导航系统上。 更要命的是,西方车企的成本降不下来,一辆电动车的售价往往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一大截,这在市场竞争中可太吃亏了。 中国汽车产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早期的合资合作到现在的自主创新,中国车企走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路。 现在,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还是出口国,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而且,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在向其他领域辐射,像机器人、集成电路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借鉴汽车产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