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中海藻子宫被切除后,海萍安慰的那些话,道尽了人性的凉薄。 《蜗居》中,对于海藻来说,姐姐海萍不仅是亲人,是比母亲还要亲的人。对于海藻来讲,她的命就是海藻给的。 在海萍7岁时,母亲意外怀上了海藻,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在生与不生这个孩子时,海萍的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她想要个弟弟。 为了生下弟弟,父母都做了巨大的牺牲,母亲连续5年没有资格评先进,父亲工资连降两级,还失去了升迁的机会。 但最后却生下了一个女儿,父母感到非常失望,只有海萍把她当成珍宝一样。 从小时候起,她不仅照顾妹妹的饮食起居,还在学业上给予悉心辅导。吃饭时,妹妹吃肉姐姐啃骨头,妹妹吃鸡腿姐姐吃鸡头,海藻连晚上睡觉都是海萍哄着睡的。 在海藻上大学后,海藻的生活费都是海萍给的,每个星期海萍还去学校给海澡送吃的,给她洗衣服。 即便在海萍为了攒钱买房而过着简朴生活的时候,她依然对妹妹慷慨大方。 尽管自己在平日里勉强维持生计,但每逢周末,海藻来访,海萍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她准备美味佳肴。 一个姐姐做到这份上,真是比亲妈还亲。 也因此,海藻对海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回报海萍,海藻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幸福,这也为后来海藻的堕落埋下了伏笔。 一开始,海藻因为苏淳贷款6万块的事情找到海藻,海藻为了姐姐还债,提出向小贝借款,却遭到小贝的拒绝。 小贝认为不能把未来的生活压在海萍家,拒绝了海藻的请求。 这时,海藻以为小贝会理所当然地支持她,然而,她并没有料到小贝的拒绝。 这让她感到委屈和失望,认为如果小贝真的爱她,就应该为她的家人考虑。 于是,海藻就去找宋思明借钱,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换了6万块钱。 虽说归根结底是海藻自己没坚持原则,才爬上了宋思明的床,但是为姐姐解决燃眉之急却是导火线。 海萍,作为最爱海藻的家人,在知道妹妹走上歧途,理应劝妹妹回头是岸,但海萍又是怎么做的呢? 当海藻说要海萍去看宋思明借给他们住的房子时,一开始也是很怀疑的,毕竟“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一个男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一个女人献殷勤,肯定是有所图的,海藻没钱没势,只能是图她的身子。 所以海藻劝海萍要小心一点,还让她要顾及小贝的感受,她也不希望妹妹因为自己的事情,欠宋思明的人情。 可是当她亲眼看到那套装修豪华房子的时候,就完全失去了立场,甚至还幻想着把孩子和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在苏淳提醒她,宋思明借房子肯定是对海藻有所图时,她立即换了个标准:“我问过她了,她的事,我已经管不了了,她不是孩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经多厉害多了。你钱都拿了人家的了,房子住几天就害怕了?” 从这一刻起,她就已经决定“卖妹求荣”了。 接下来,海萍对于海藻和宋思明两人在一起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宋思明帮海萍解决工作的问题之后,海萍甚至感慨:“你也是的,你说你怎么不早点认识他?那我当安装也不必挺着八个月大的肚子还被迫主动提出休假不拿薪水,只保留职位了。” 海萍已经实打实地从海藻与宋思明的不正当关系中得到好处,所以她对两人也从最初的反对逐渐变为接受。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海萍其实从骨子里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她最爱的妹妹也是可以牺牲的。 而宋思明也正是看透了海萍的这一点,才能把海澡“搞”到手的。要知道,一开始,海藻是拒绝宋思明的。 于是,宋思明开始“曲线救国”,从海萍这里入手,解决了她房子的问题、工作的问题,海萍这边松了口,海藻也就能收入囊中了。 海萍很清楚,一个女人知三当三,是不会好下场的,可她却没有再坚持去阻止海藻,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海藻越陷越深,直到她被宋太太打得流产切除子宫。 这时候,海萍又做了什么?似乎她除了苍白的安慰,也做不了什么。 但即使是那些安慰的话语,表面上情真意切,实际上却句句都是往海藻伤口上撒盐。 她说:“你还这么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去纠正错误,重新再来。”这时候,她知道海藻所做的事是错的了,这时候她是个圣人了,那么当初呢? 然后又说:“我不想抄近道,更不想投机取巧,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 那些不如海萍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省了十几年奋斗的人指的是谁?不就是说的是海藻吗? 如果不是海藻放弃了原则,你能够给马克教汉语,然后有机会开办汉语学校吗? 自己成了既得利益者了,然后反倒说这些话,不就是对海藻的讽刺和挖苦吗? 这一幕深刻地勾勒出人性的凉薄一面。当金钱、社会地位、自身利益等因素介入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也变得微不足道。 或许在现实中,手足之情并非永恒不变,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考量往往让这份情感变得脆弱而无常。 都说海萍于海藻是比母亲还亲的存在,但终究她不是海藻的母亲。
《蜗居》中海藻子宫被切除后,海萍安慰的那些话,道尽了人性的凉薄。 《蜗居》中,
代荷剪辑
2025-01-01 20:33:59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