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17 16:26:25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没有听到,眼瞅日军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小战士低声问道:“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世人都知道赵友金是一位神枪手,却不知道他曾经也是一名经验不足的新兵。1945年,赵友金刚刚参军不久,只参加过不到10场战斗。第一次上战场时,敌人就投降了,赵友金轻松地赢得了胜利。第二次参战,他才第一次亲手杀敌。 作为一名新兵,赵友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浪费一枚子弹。那时候,每个战士只有10发子弹,赵友金总是担心自己射偏了,所以瞄准敌人许久却不敢扣动扳机。他心想,要是每一枪都能打死一个敌人,10发子弹就能干掉10个鬼子,这样才算物尽其用。 排长注意到了赵友金的犹豫不决,便找他谈话。"小赵,你瞄准敌人为什么不开枪?是不是怕把敌人打死啊?"排长开玩笑道。赵友金立刻挺直了腰杆,大声说:"不是的,排长!我恨不得把他们都杀光,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只是我们的子弹太宝贵了,我生怕浪费,所以才迟迟不敢开枪。" 排长听了之后哭笑不得,语重心长地说:"小赵啊,战场瞬息万变,你犹豫的那一刻,说不定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你不开枪,敌人可不会放过你!子弹不够可以找后勤部要,别想太多,战士的任务就是消灭敌人,赢得胜利!" 排长顿了顿,又拍了拍赵友金的肩膀,鼓励道:"再说,神枪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千百次的失误,哪来百发百中的本事?好好干,别让自己后悔!" 赵友金听了排长的教诲,豁然开朗。从此以后,他不再畏首畏尾,而是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他的英勇表现常常受到战友们的称赞,排长也对他刮目相看。就这样,一个真正的神枪手诞生了。 1945年的一天,赵友金所在的八路军部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伏击一支日军小分队。情报显示,这支日军人数不多,是一支落单的队伍,正是伏击的好时机。 由于赵友金作战勇敢,枪法精准,他被排长安排到了一个最有利的伏击位置。赵友金精心挑选了隐蔽点,准备伺机而动。 不一会儿,派去侦察的战士回来了,脸色却很难看。"报告排长,日军有200多人,比情报说的多多了!"排长一听,脸色大变,立刻下令全体撤退。实力悬殊太大,硬拼恐怕凶多吉少。 战士们迅速而有序地撤离了,谁知赵友金却因为隐蔽得太好,根本没听到撤退的命令。当他发现异常时,日军已经近在咫尺了。 情况万分危急,此时独自逃跑无异于自投罗网。赵友金咬了咬牙,心一横,决定背水一战。手中只有10发子弹,但他毫不犹豫地端起了枪。 第一枪,正中为首的日军军官。日军顿时乱作一团,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寻找狙击手的位置。 赵友金抓住这个机会,立刻朝大部队撤退的方向跑去。一路上他还不忘回头射击,子弹所剩无几,却总能一击毙命。就这样,仅凭一己之力,赵友金竟然重创了一支200多人的日军! 另一边,撤退中的排长这才发现少了赵友金。他正要折返,却远远看到赵友金一边射击一边撤退的英勇身影。排长不禁热泪盈眶,大声喊道:"好样的,赵友金!你一个人就打垮了他们一群!没白费咱们给你的子弹!" 这一天,赵友金创造了以一敌百的战斗奇迹。从此,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名声大噪,被誉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这一战,成为他传奇军旅生涯的辉煌起点。 从那次以一敌百的英勇战斗后,赵友金就像是开了挂一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枪手。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他英勇杀敌,身先士卒,无数次冲锋陷阵,带领战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据点。 赵友金最擅长的是狙击。他总能在千军万马中一眼发现敌人的致命弱点,然后一枪毙命。日军闻风丧胆,称他为"百步穿杨的红魔"。每当战事吃紧时,赵友金总能挺身而出,用精准的枪法和灵活的战术扭转战局。 抗战胜利后,赵友金又投身到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无数次著名战役,如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立下了累累战功。在一次遭遇战中,赵友金率领的小分队被敌人重重包围,弹尽粮绝。但赵友金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带领战士们打游击,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又一个以寡敌众的战斗奇迹。 战争年代,赵友金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官。1955年,他光荣地被授予大尉军衔,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事精英。和平年代,赵友金依然不忘初心,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一个胆小怕死的新兵蛋子,到一个百战百胜的神枪手,再到一名优秀的军官,赵友金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辉煌的军旅人生。他的成长史,正是无数革命军人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缩影。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奋斗。

0 阅读:29
春秋谈国际说

春秋谈国际说

国际新闻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