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苏联从无产阶级政权复辟为资本主义政权,苏联的共产党员为什么无动于衷,苏联的工人,农民为什么不奋力抗争,苏联的知识分子为何鸦鹊无声。这些人是心甘情愿还是不敢反抗,有没有白色恐怖。有人能讲清楚吗? 苏联作为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军事力量——苏联红军,在二十世纪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 红军之所以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不仅因为其数量庞大,装备先进,更因为它具备了坚定的意识形态动力和组织严密的结构。红军的建立和发展,与苏联的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是国家意志的一部分。 1991年,随着苏联政治体制的不稳定,红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尽管红军试图介入政治过程,企图通过政变来阻止苏联的解体,即所谓的“八一九事件”,但最终未能成功。 政变之后,苏联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剧变,许多原本归属于红军控制的资源和权力被重新分配。在苏联正式解体之后,原本统一的红军也随之瓦解,其下属的力量分散到了新独立的后苏联国家中。 红军的解体过程并非单一事件的结果,而是长期政治、经济问题累积的后果。苏联解体时,红军虽然在军事上仍保有一定实力,但在政治迷茫和组织分裂的双重打击下,未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力量存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红军高级将领及兵员面临职业和身份的重大转变,有的加入了新的国家机构,有的则退役或转业。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一超级大国的军事资产如何处理成了一个重要议题。苏联拥有的军事装备和力量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流,因此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前就已开始协商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军事资产的分配不仅关系到各国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俄罗斯作为最大的继承国,接收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人员。据统计,俄罗斯继承了约280万名士兵,以及包括1.5万辆坦克和超过3000架各型号战斗机在内的重型武器。这些军事资源的大量集中,使得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初期在军力上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实力。 乌克兰地处欧洲东部,战略位置重要,且工业基础坚实,曾是苏联的粮食和工业生产重地。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包括核弹、战略核轰炸机和导弹等战略武器。然而,乌克兰并不具备维持这些高级武器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许多武器在美国和俄罗斯的监督下被销毁或转移。 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在解体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接收了相应的军事装备和人员。各国新建立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苏联时期的遗留装备。 然而,尽管各国接收了大量军事资产,但由于经济困难,许多国家的军事预算被大幅削减。这导致了军队的待遇普遍下降,军事训练和装备更新也受到影响。曾经强大的苏联红军所依赖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国家独立后同样面临分崩离析,新的研发几乎停滞不前,使得各国的军力迅速衰退。 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尽管继承了最多的军事资源,但也面临着经济困难,军事装备维护和更新的压力巨大。例如,俄罗斯的航母在经历故障后长期缺乏维修,反映出即便是拥有丰富资源的俄罗斯也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军事系统。 整体来看,苏联解体后的军事资产分配对加盟共和国的军事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虽然基于苏联的军事遗产建立了自己的军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技术落后和经济负担等问题。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苏联从无产阶级政权复辟为资本主义政权,苏联的共产党员为什么无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6-17 15:51:16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