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款重型战斗机,并且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不是歼20?
最近,咱们在聊战斗机的时候讲到,幻影4000让法国成了全球第三个能自行研制双发重型战斗机的国家,中国则是第四个,也就是直到2011年歼20首飞后,才具备了这个能力。有些人对此表示了质疑,歼8比歼-20还长,而且比幻影4000首飞早了10年,为什么不能算重型战斗机?
这个原因就十分特殊了。
首先,歼-8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正处于航空技术大爆发的时代,一款战机诞生之初属于重型的话,可能几年之后就变成中型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的苏-15战斗机,它是1967年服役的,当时和歼-8的思路一样,都是双发米格-21大改,因为没有可靠的大推力航发。苏-15长度将近20米,最大起飞重量接近米格-21的2倍,推力是2倍多,当时被划为重型战斗机理所当然。然而苏-15服役后,苏联的大推力涡喷发动机成熟了,仅仅4年后服役的米格-23,只用一台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和推力就几乎与苏-15持平。你说是把米格-23算重型,还是把苏-15算中型?
更有趣的是,米格-23服役仅仅2年后,也就是1972年,苏联的米格-25就服役了,这家伙长22米多,最大起飞重量41吨,两台发动机总推力22吨,又比米格-23翻了一番,如果米格23算重型机,米格-25算啥,超重型机?显然没人这么叫。
所以说,在航空技术大爆发的六七十年代,战机等级的划分标准被频繁刷新,严格划分战机的轻重是没有意义的。
而具体到歼-8,就更没法参与划分了:歼-8首飞是在1969年,当时就算按全球的标准,也可以被划为重型战斗机,然而等它在1980年代服役时,重型战斗机已经是F-14、F-15、苏-27这些性能怪兽了,总推力20多吨,最大起飞重量也将近30吨,而歼-8只有13吨多一点,最大起飞重量也不到20吨,难道不该把歼8算成中型机吗?然而当时的中型机标杆F-18,机长只有17米,比歼-8短了三四米,后来的阵风和台风,更是只有15米多,你说把歼-8划成中型机,合适吗?
所以说,歼-8这种比同期全球水平落后整整一代的飞机,就不适合参与轻重划分。六七十年代的战机,也不适合严格划分轻重。战机级别怎么划,那是80年代之后的事,是四代机和五代机的事。而中国的重型四代机是引进的侧卫系列,所以中国真正自主研制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就是歼20。
有些人可能又要质疑了,如果按推力划分的话,幻影4000的M53发动机,是大推的尺寸,中推的推力,加力推力只有9.5吨,只比同时代的中推F404大一点点,推重比更是只有6.5,还是落后的单轴设计,用它造的双发战机,真能算重型吗?
其实,美军F-14最初装备的TF-30发动机,推力也只有9.5吨,但这妨碍它成为重型机标杆了吗?发动机是可以后期更换的,F-14后来就换装了推力超过12吨的F110。所以能不能算作重型战机,要综合评判,一看推力,二看起飞重量,三看尺寸。幻影4000尺寸合格,起飞重量合格,推力可升级,就是标准的重型机。相比之下,歼-8只有尺寸合格,起飞重量不合格,推力更不合格,而且也没法增推,所以的确不能划为重型机。
再说尺寸这东西,你得分从哪个角度看,比如你看看这张图上的歼-8和歼-10,谁更大?
都用歼-10作为参照物,那么飞豹相比于歼-8,简直就是战略轰炸机啊。
实际上,是那么回事吗?
要我说,歼-20都是浮云,只有歼-16才是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