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标签: 江青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才那个女孩是谁?毛主席说,你这个问题很毒呀。贺龙继续问道,主席家里走出来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为什么不能问?毛主席笑着说,好吧,我请客。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刚刚结婚了,夫人就是江青。贺龙这是明知故问,想打抽丰讨一杯喜酒喝。
朱元璋选拔人才,命人抬来3筐稻谷,一筐好的,一筐次的,一筐霉的,台下80位考生不

朱元璋选拔人才,命人抬来3筐稻谷,一筐好的,一筐次的,一筐霉的,台下80位考生不

朱元璋选拔人才,命人抬来3筐稻谷,一筐好的,一筐次的,一筐霉的,台下80位考生不明所以,刘伯温看后心中大惊:皇上这是要大开杀戒了啊!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两位大臣身首异处。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安徽凤阳,家里穷得叮当响,排行老八。小时候,父母为了躲税吏四处跑,1344年瘟疫一来,家人几乎死光,16岁的他只能去当和尚,靠化缘混日子。后来寺里也混不下去了,他干脆去讨饭,亲眼看到元朝末年老百姓的苦。这经历让他对腐败的官吏恨得牙痒痒。1352年,他加入红巾军,从小兵干起,靠着胆大心细,一路打到1368年当上皇帝,建立明朝,自称洪武帝。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最在乎的就是吏治。他知道,国家要强,官员得靠谱。所以,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那些贪官污吏,选拔真正能干又老实的人才。科举是他选人的一大招,但这场三筐稻谷的考试,绝对是他最别出心裁的一次。这事儿发生在洪武初年的一次殿试。80个考生好不容易通过会试,站到大殿上等着考题,结果朱元璋没让他们写文章,而是让人抬来三筐稻谷。第一筐是上好的贡米,颗粒饱满;第二筐是次等粮,勉强能吃;第三筐直接发霉,掺着杂物,一看就没法下嘴。考生们傻眼了,他们读的是圣贤书,谁会分辨粮食啊?其实,这不是给考生看的,而是朱元璋早就怀疑官仓管理有猫腻。这三筐稻谷是临时从各地粮仓抽查来的。第一筐来自江南,贡米管得不错;第二筐从太仓运来,已经开始变质;第三筐是中军军仓的,掺了草料和谷糠,贪污的痕迹明摆着。他就是要借这场考试查出问题,顺便看看新科士子有没有眼力见儿。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浙江青田人,脑子特别好使。他读过不少书,还懂天文地理,元朝时当过官,后来辞了回家。朱元璋起兵后,他投奔过去,帮着打天下,成了明朝开国的大功臣。这次殿试,他站在旁边,一眼就看出这三筐稻谷不是闹着玩的。他猜到朱元璋这是要借机整人,果不其然,后续的发展印证了他的想法。不过,刘伯温后来日子也不好过。明朝稳定后,朱元璋开始疑心功臣。刘伯温跟权臣胡惟庸不对付,1375年被胡惟庸诬告,丢了官,回老家青田没多久就死了。有人说他被毒死的,但没证据,反正他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也没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考试当天,朱元璋亲自上手检查。第一筐江南贡米,他挺满意,说这是官员干得好的证据,当场宣布要赏赐江南的管事人。第二筐太仓的粮食,他一看就火了,说这明显是管理不力,直接把太仓的负责人抓去查办。第三筐中军军仓的米,他气得不行,里面全是杂物,摆明了有人贪污。他没废话,下令把管军仓的司库官拉出去砍了。没多久,消息传开,又查出另一位管粮的大臣也有问题,朱元璋二话不说,也给砍了。这两颗人头落地,整个朝廷都震了。考生们算是开了眼,知道当官不是光会读书就行,还得有底线。这场三筐稻谷的考试,不只是选人才,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一招。之后,各地粮仓管理立马严起来了,官员们不敢再糊弄。他还搞了锦衣卫盯着百官,1380年代更是大清洗,贪腐的、不听话的,几万人掉了脑袋。他还弄了大明律,整顿赋税和卫所制,农业恢复得很快,人口也涨了五成,明朝的底子算是打牢了。但这高压也出了问题。官员怕担责任,啥事都不敢干,效率低得不行。后来的皇帝没他这么狠,吏治又慢慢松了。不过在洪武年间,朱元璋的铁腕确实让贪官不敢抬头。你可能会问,为啥用稻谷做考题?其实很简单,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太知道粮食对老百姓意味着啥。他用稻谷当道具,既接地气,又直指问题核心。好的稻谷代表好官,坏的稻谷代表贪官,多直白啊。他就是要告诉大家,当官就得像管好粮食一样,实打实为民办事。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张闻天夫人)在延安。
王洪文是在1976年10月6日被捕的,不过,早在一年之前,他就预感到自己会坐牢了

王洪文是在1976年10月6日被捕的,不过,早在一年之前,他就预感到自己会坐牢了

王洪文是在1976年10月6日被捕的,不过,早在一年之前,他就预感到自己会坐牢了。在1973年8月召开的中共十大上,王洪文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可谓一步登天。不过,他对自己的未来却没有信心。1975年9月18日,王洪文去上海国棉三十厂视察,这家工厂正在建造新厂房,厂里的领导就对王洪文说,等新厂房建成后,希望王副主席能再来看看。没想到,王洪文却有点伤感,说,那时候我可能就来不了了。在场的人以为是他太忙,没时间来,但王洪文自己解释说,如果我来不了,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修正主义上台,我会坐牢;另一种是我犯了错误,被打倒了。要知道,当时正是王洪文飞黄腾达的时候,为什么对未来却这么悲观呢?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王洪文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擅长察言观色,而且他是靠“造反”起家的,对斗争形势也看得很透,因此,他在担任中央副主席这两年来,肯定也看出来了其中的风起云涌。当时的中央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周总理、邓小平为首的“老革命”派,另一派就是以江青、张春桥为首的“四人帮”派,两派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之所以还没有公开摊牌,就是因为毛主席还在,一旦毛主席不在了,这两派肯定会爆发直接的冲突。如果“老革命”派取得了胜利,就会出现王洪文说的第一种情况,自己会坐牢,不会再来视察了。至于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同样很大,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能力远远达不到中央副主席的要求,自己之所以还能暂时坐在这个位子上,只是形势使然而已,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犯点错误”,被弄下去。可见,王洪文确实是很聪明的,可惜,他已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跟着江青一路走下去。一年后,毛主席去世,王洪文也被抓进了监狱,被判处无期徒刑,最终在1992年病死在监狱里,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