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标签: 中国陆军

中国陆军,真的是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

中国陆军,真的是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

中国陆军,真的是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飞的“猎鹰”。全球谁能追得上?2025年7月,解放军第76集团军在西北高原上的演练,展示了未来战争的真正面貌。你看到的画面里,步兵小组穿越碎石山坡,前方是两台极速奔跑的机器狼,后面是紧随其后的士兵。这不是电影,而是真实的“人狼协同”战术。过去大家认为,无人设备就是空军的专属,跟陆军没什么关系。但这回不同!步兵班组身边,不仅有能背弹药、引火力的“铁狼”,还有能够传情报的无人机。最关键的是,机器狼是“火力诱饵”,冲在最前面吸引敌火,后方远程火力系统精准打击,敌人瞬间消失。更厉害的是,步兵不再单打独斗,他们有专业无人机飞手随时提供空中支援。飞手操作无人机像玩游戏一样流畅,这让步兵可以获取即时空中侦察和火力支援,战斗力直接提升一个档次。这一切背后,是中国陆军正在加速构建的无人作战网络。从“机器狼”到无人机,所有平台通过数据链紧密协同,形成覆盖整个战役的智能化体系。美国也在搞无人平台,但这不是你“技术强就能赢”的时代了。真正的竞争,已经变成了“谁能先把未来的战争玩明白”。而中国,正拿着这套“人狼机协同”模式,告诉世界,未来的战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仗,而是信息和智能的角力,谁能掌控这些,谁就是战场上的赢家。
一觉醒来,就冒出了直-20T和直-21两款重型武直,中国陆军航空兵终于要进入“重

一觉醒来,就冒出了直-20T和直-21两款重型武直,中国陆军航空兵终于要进入“重

一觉醒来,就冒出了直-20T和直-21两款重型武直,中国陆军航空兵终于要进入“重型化”时代了!直-20T其实就是直-20的“野兽模式”,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10吨,一次能够携带多达8枚的反坦克导弹外加两个大型的副油箱,如果去掉副油箱,那么直-20T一次就可以携带多达16枚的反坦克导弹,这个火力已经超过了武直-10,达到了美军阿帕奇的标准,所以直-20T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重型武直”。不过直-20T只能解决咱们“重型武直有没有”的问题,而直-21却可以解决咱们“重型武装好不好”的问题。因为直-20T这种魔改出来的武直只能当做纯粹的对地火力支援平台使用,而直-21作为一款专业的武装直升机,其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输出,同时还具有非常先进的气动设计,非常澎湃的动力系统,非常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非常逆天的直升机超视距空战能力。其中先进的气动和澎湃的动力赋予了直-21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让直-21可以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机动动作,这对于需要进行空战的武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则让直-21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敌方目标,同时在更远的距离上感知敌方威胁。需要指出的是,直-21很可能是全球首款集齐“毫米波氮化镓相控阵雷达”、“三摄像头红外光电转塔”、“电子对抗与告警体系”的武装直升机,这配置就算是美军的阿帕奇看了都要馋的流口水。也正是靠着如此豪横的电子配置,直-21才能够“开启天眼”,获得多域信息感知能力。最后,直-21还可以凭借着全球射程最远的“直升机空空导弹”——“天燕-90”获得地表最强的“直升机超视距空战”能力,颠覆直升机的“空战规则”。集上述诸多优点于一身的直-21一旦服役,自然就有望将美军的阿帕奇、俄军的短吻鳄挑落马下,重新改写世界重型武直的排行榜。从最初“腿短拳头小”的武直-10、武直-19,到现在“腿长拳头硬”的直-20T、直-21,本质上是中国直升机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的缩影,也是中国陆军航空兵从“轻型化时代”迈入“重型化时代”的印证!
中国陆军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飞的“猎

中国陆军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飞的“猎

中国陆军变天了!这次不是换枪换炮,而是士兵身边多了一头“狼”,还能指挥会飞的“猎鹰”,全球谁跟得上?2025年7月,西北高原上,一场由陆军第76集团军主导的实战化演练,把解放军的“未来战争”搬上了现实舞台。央视画面里,步兵小组悄无声息地穿过碎石山坡,前方两台机器狼低姿疾行,后方士兵紧随其后,像极了猎人与猎犬的协同狩猎。可这不是演戏,这是实打实的“人狼协同”战术成型,而且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很多人都以为无人平台不过是空军和火箭军的专属玩具,陆军嘛,无非就是多带点炮、多练点兵。但你现在看看,连最基层的步兵班组,身边都多了一个能背弹药、能引火力、还能回传情报的“铁狼”。这哪还是什么传统陆军?这简直是数字化野战部队的雏形。这次演练,虽然出镜时步兵和机器狼距离较近,那是为了画面好看。实战中,他们的战斗间距要拉开到一百米开外。为什么?因为机器狼是火力诱饵!它冲在前面,引诱敌方暴露火力点,然后侦察型狼再把地理坐标实时回传,后方远火系统一发带走。这操作,比打游戏还丝滑。其核心目标清晰无比:最大限度减少步兵伤亡。你以为这就是全部?更狠的在后头。演练中,步兵并非孤军作战,而是有专业无人机飞手伴随行动。这些飞手身着伪装服,操控着小型无人机,它们能携带爆炸物,执行侦察或自杀式攻击任务。央视画面显示,这些无人机甚至能在高速行进的步战车上直接抛飞,飞手操作行云流水,毫无停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步兵不再是盲人摸黑地往前冲,而是能获得即时的空中侦察与打击支援。态势感知能力正在下沉,小队级作战单元的火力与情报能力显著跃升。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更大计划的冰山一角。中国陆军正在加速构建多层级、立体化的无人作战体系。从伴随步兵的机器狼、班组支援的小型无人机,到旅级乃至更高层级部署的远程察打一体无人机,它们通过数据链紧密连接,形成覆盖战术到战役层面的无人作战网络。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是第一个搞机器狗的,但却是第一个把机器狼真正深度融入步兵战术体系并公开实战演练的国家。美国的波士顿动力也搞了十几年,美军也已部署多种无人地面装备,但在战术级人机协同的整合进度与实战化程度上,中国陆军此次展示的“人-狼-机”协同模式展现出了领先优势。这背后,是中国军工强大的快速响应与工程化能力。短短一年间,从早期技术演示到高原实战部署,机器狼的进化速度令人惊叹。虽然具体成本未公开,但技术的成熟与规模化应用正在大幅降低先进无人装备的使用门槛,使其能真正下沉到一线部队。而且,从战术角度来看,“人-狼-机”的结合,不只是炫技,是彻底改变了步兵的功能定义。以前的步兵,是火力的末端,是炮火的消耗品。现在的步兵,是情报节点,是接入数据链的“人形终端”。他们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猎杀。人类负责判断和决策,机器负责前出和引导。一个班组,在无人平台的支援下,就能完成一场小规模战役的关键作战流程。中国这套体系的最大威胁,不是某个单一装备的性能,而是它所代表的“轻量化、智能化、高协同性”的作战范式。未来战场不会再是钢铁洪流的正面对撞,而是信息与智能的无声渗透。中国陆军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数量取胜”的兵种,是一个由信息驱动、由无人平台深度协同的综合作战实体。所以别再拿冷战思维看中国陆军了。现在的解放军,正在用机器狼撕开传统战争的防线,用智能化无人集群重塑战场规则。等到未来在更大舞台正式亮相那一天,全世界或许才会真正意识到,地表最强步兵的进化方向,早已指向中国陆军这条“人狼机协同”的新赛道。参考:央视《国防军事》栏目——步兵“三三制”与机器狼“三三制”协同突击战术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买T-80坦克?在苏-27成功出口到中国后,急需外汇的俄罗斯又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买T-80坦克?在苏-27成功出口到中国后,急需外汇的俄罗斯又

当年我们为什么不买T-80坦克?在苏-27成功出口到中国后,急需外汇的俄罗斯又把目光瞄准了中国陆军。在俄罗斯看来,当时的中国陆军非常落后,坦克还是第一代的59式,88B在他们看来也只是59式的改进型,远不能和俄罗斯的T-72和T-80相比。火炮以牵引式火炮居多,自行火炮数量很少且性能落后。防空武器更为落后,高射炮只有陈旧的37毫米和57毫米高炮,防空导弹只有少量红旗-61,至少落后俄罗斯20年以上。由此,俄罗斯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陆军会购买至少300辆T-80U主战坦克和大量的步战车、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为此,1993年,踌躇满志的俄罗斯在解放军某坦克师的训练中心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俄罗斯陆军武器展览,将所有俄罗斯陆军现役装备都运到该师的车库里进行展示。解放军三总部、七大军区的将军们,以及国防科工委的专家和兵器工业的工程师们挤满了车库,这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些不久前还是敌人的武器装备。俄罗斯原本以为他们可以至少赚22亿美元,但可惜的是,中国的将军和设计师们对他们最引以为傲的T系列竟然没有看上眼,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什么我们连俄罗斯的看家武器T-80U都看不上呢?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已经对从特殊渠道得到的T-72M和T-64进行了测试,这两种坦克远没有俄罗斯吹嘘得那么厉害。我们的88B坦克105毫米主炮就可以击穿T-72的正面装甲,正在发展的12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2000米外轻易击穿T-80U正面装甲,在火控性能上更是全面超越俄罗斯。所以到最后,我们只是购买了BMP-3步战车的炮塔和道尔MI防空导弹,空军则购买了S-300。被放弃的还有曾被俄罗斯寄予厚望的米-24武装直升机,这款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而且被大量击落的苏俄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显然无法让中国满意。中国在此之前的80年代,利用和西方的短暂“蜜月期”,得到了大量的西方武器和设计理念,这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我们后来也借鉴了俄罗斯武器设计的大量技术和理念,但我们却由此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而且当时,中国陆军的武器虽然落后,但差距要远小于海空军,在当时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海空军显然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而陆军则采用少量引进为辅、自主研制为主的装备方针。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质量已经远超俄罗斯,即便和美国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有谁又能想到,中国做到这一切仅仅用了30年时间。
我军的重装合成旅到底有多恐怖?这么说吧,第一,假如俄乌冲突中,任意一方拥有一支我

我军的重装合成旅到底有多恐怖?这么说吧,第一,假如俄乌冲突中,任意一方拥有一支我

我军的重装合成旅到底有多恐怖?这么说吧,第一,假如俄乌冲突中,任意一方拥有一支我军的重装合成旅,战争早就结束了。第二,如果在后勤和补给能跟上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个重装合成旅可以平推180个以上的国家。那么问题来了,重装合成旅究竟厉害在哪里?战火重燃的俄乌战场,让人们再次审视现代战争的复杂面貌。大规模地面部队的消耗战似乎正被迅速的信息传递、精确的远程打击和体系化的作战模式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一支被形容为能在战场上“推土机进菜园子”,让装备技术和体系协调能力欠缺的对手,几乎来不及反应就被迅速瓦解的陆军单位,听起来确实有些超出寻常。这种看似夸张的论断,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中国陆军的重装合成旅而来。那这支部队究竟有何玄机,能引发如此关注和高估?秘密并非只是简单的堆砌钢铁和武器。这支部队的力量核心,首先在于它构建的信息化神经系统。现代战争不再是依靠士兵人数的多寡,而是信息的掌控和运用。重装合成旅充分利用北斗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实时战场信息网络,将旅下辖的每一个作战单元紧密连接。这使得指挥官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获取战场态势,并做出精确决策。即使面对规模庞大的军队,在这一点上,与中美这样信息化水平居于前列的国家相比,很多军队仍存在明显差距。光有信息流通还不够,更关键的是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加持。仅仅依赖人工处理和执行,即便信息精准,也难以跟上现代高节奏作战的需求。重装合成旅广泛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并大量部署无人作战单元。无人机已是标准配置,它们可以迅速执行侦察、目标指示乃至前沿火力打击任务,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和作战效率。支撑这一切的,不仅是硬件,更是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背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全球范围内,能在智能化军事应用领域走在前列并形成规模优势的,目前确实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进一步看,这支部队的底气还来源于它的全自研武器体系。要实现一个旅级的单位独立完成从侦察到打击、从地面突击到伴随防空、从后勤保障到信息对抗的全部作战环节,其装备必须高度协同且性能可靠。重装合成旅的几乎所有主要武器平台和配套系统都来自自主研发和生产。这不仅保证了各系统间的优化集成,也避免了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设想一下,即使某些国家能制造出一流的坦克,它们是否有能力独立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高性能的配套作战体系,包括先进火炮、防空系统、通信设备等等?真正能做到从零部件到系统、从地面到空中支援都自主研发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规模化装备的,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最终形成战斗力的,是强大的体系化协同作战能力。这与一些军队中各兵种、各单位相对独立的状况截然不同。重装合成旅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火力、机动、防护、信息、保障等所有作战要素融合成一个高度协同的有机整体。它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作战闭环:“侦察发现目标–快速信息共享与决策–多平台协同打击–效果评估–必要时再打击”。这种模式下,一旦目标被识别,从发现到摧毁的时间极短。从部队构成来看,重装合成旅可谓“武装到牙齿”。一个满编的重装合成旅通常有约5700名官兵,下辖9个营,包括4个作为突击核心的重型合成营,以及负责侦察、炮兵、防空、工兵、作战支援、勤务保障的专业营连。截至2024年前后,解放军已拥有84个合成旅,其中重型的就接近30个,这种规模化、体系化的重装力量建设,目前能做到的确实只有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即便有心效仿,也面临技术、资金和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强大的钢铁洪流也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重装合成旅在这方面同样精益求精。他们构建了模块化的野战抢修体系,能够在恶劣条件下迅速修复受损的99A坦克,显著提高了部队的战场生存率和持续作战能力。保障工作极为精细,例如在高海拔严寒地区演训时,甚至会研究如何优化食用油的包装以防止低温凝固,并将各种装备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参数录入数据库,以便指挥员掌握极限条件下的真实能力。这种细致入微的后勤准备,确保了合成旅即便在远离后方补给线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至少7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持续作战能力。这与俄军在俄乌战场上因油料短缺、维修跟不上等后勤问题导致作战受阻,甚至出现坦克因无油而被丢弃的尴尬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综合而言,中国重装合成旅之所以被视为如此强大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它超越了传统思维,建立起一套集顶级装备、智能化指挥、高效信息流通和极致体系协同于一体的现代化陆战模式。它在演习中展现出的、在极短时间内瓦解对手防御体系的能力,正是这种体系化优势的直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