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越南才发现:这里隐藏的真相,彻底颠覆我的认知!

职场 05-06 阅读:16 评论:0

越南这个国家啊,我是又惊又喜。

不是那种随便说说的又惊又喜,是我真去过几次,每次都在刷新对这个国家的认识。

说实话如果你是个热爱探索的旅行者,这一辈子不去一趟越南,或许会留有遗憾;

但如果你对“舒适”以及“便利”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这样在前往之后,或许适应起来需要一些时日。

我第一次踏上越南这片土地,是朋友推荐,说是去看看东南亚文明的独特魅力。

我当时心想,不就是越南嘛,能有多特别?地球村时代了,能有多大差异。

没想到真去了之后,我发现这地方,真的很神奇,传统与现代、喧嚣与宁静、朴素与精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越看越让人入迷。

一、微笑之国,热情不只是表面,真诚得让你心生温暖

我必须真诚地说——越南人的友善,是我旅行经历中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不是说在河内的街头,每个人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那种夸张场景,但你真的会有种感觉:他们的微笑怎么能如此自然、真诚、富有感染力?

你原以为语言不通会成为障碍,结果一下飞机就发现,你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在胡志明市,这样的大都市里,年轻人中英语的普及率相当之高,很多人都能够非常流利地进行交流。而那些不会英语的商贩以及出租车司机,也总是能够用肢体语言和较为简单的词汇与你展开沟通,并且始终充满着耐心。

你以为他们对外国人冷漠?对不起他们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热情。

我在会安古镇住的民宿,主人是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第一天早上,她竟然亲手为每位客人煮了一碗地道的越南牛肉河粉。当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用心时,她笑着说:想让你们尝尝最正宗的味道,超市卖的不一样。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后来我才知道,对越南人来说,待客之道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而是生活的自然态度。

二、风景如画,远超网络照片的震撼力

很多没去过越南的人,对这里的想象,或许停留在,芽庄海滩、下龙湾的图片上。但我得讲,照片始终难以传达真实越南的美。

坦率讲越南的自然风光多样性令人惊叹,从北到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韵味。

北部的沙坝梯田,层层叠叠地,向天空缓缓延伸,金黄的稻浪,随风轻轻地摇曳,站在山顶俯瞰,仿佛进入了一幅,立体的油画。

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当地农民,他邀请我去他家喝茶。简朴的木屋里,他沏了一壶自家种的茶叶,那香气那滋味让我明白什么叫人间至味。

而中部的会安古镇,却全然是别样的美。夜幕渐渐降临,那千盏璀璨的彩灯将古老的街道点亮,其光影倒映在秋盆河之上,仿若置身梦境一般。我于一家河边的咖啡馆中,整整坐了一晚,凝视着那由灯火与流水相互交织而成的画面,内心满是宁静与感动之情。

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更是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乘着小船,穿梭在那纵横交错的水道之间,两岸的椰林,婆娑摇曳,不时地有那水上市场,热闹得很,各色的水果蔬菜,装满了小船,叫卖声此起彼伏,生活的气息,浓厚得让人,忍不住露出微笑。

这些美景不是造访一次就能尽览的,我已经去了三次,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动。

三、饮食文化,一碗粉里藏着整个民族的灵魂

说到越南,不能不提它的美食。我之前以为不过是河粉、春卷之类,没什么特别。

结果一尝,才知道真正的越南美食有多惊艳。

那碗河粉,汤头清澈得很呢,却散发出阵阵香气。牛肉切得犹如纸一般薄,再加上新鲜的香草,以及豆芽和青柠。一口吃下,层次清晰,且十分和谐统一。街边小店五六元一碗,却比我在国内吃过的任何越南料理都要正宗得多得多。

越南咖啡更是让我着迷。那滴漏式的冰咖啡,浓郁得像化不开的焦糖,加上炼乳的丝滑甜香,每一口都是享受。当地人喝咖啡不赶时间,一杯可以慢慢品上半天,这种生活态度,让我这个总是匆忙的人,学会了放慢脚步。

最令我惊艳的是,法棍三明治。法式面包,与越南腌制蔬菜、香料相结合,体现了历史的交融。那外脆内软的面包,搭配鲜美的肉馅,以及爽口的萝卜、黄瓜再点缀些香菜和辣椒,咬一口仿佛开启了一场盛大的派对!

越南人对食物的用心以及讲究,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民以食为天这一真谛。

四、交通体验,摩托大军中的生存法则

在越南最刺激的体验莫过于过马路。

我讲真——摩托车密度之高,堪称世界之最。特别是在河内和胡志明市,马路上摩托车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

初到越南,我站在路边,看着那如潮水般,的车流完全不敢迈步。一位当地朋友教我:别怕慢慢走别停摩托会自动绕开你。

我硬着头皮尝试,果然就像摩西分海一样,车流在我身边分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默契——看似混乱,实则有着不成文的秩序。

除了步行,我也尝试了当地的出租摩托,司机载着我,穿梭在狭窄的巷道里,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城市的脉搏,仿佛也融入了血液。那种自由,和融入感,是坐在空调车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而在越南乡村,绿皮火车呢,则给了我另外一种惊喜。缓慢地行驶着的车厢里,窗外是连绵的稻田,以及偶尔闪过的村落。列车上卖小吃的商贩,那友善的乘客们,还有不时传来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幅动态的乡村画卷。

五、文化底蕴,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珍珠

越南的文化底蕴,远比我想象的深厚。

参观文庙之际,看到那些,保存得极为完好的汉字石碑,才猛然发觉,越南与中华文化之间那深厚的渊源。导游向我告知,直至20世纪初,越南依旧在运用汉字,被称作“字喃”。

在顺化故宫,我惊叹于,其建筑之美。尽管规模不及北京紫禁城,不过精致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皇宫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彰显出匠人的用心与审美。

而战争遗迹博物馆,则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坚韧且刚强的精神。展览中的照片,以及实物,讲述着普通人在那艰难岁月里的故事。没有过多冗杂的文字,不过每一张照片都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越南人对历史的态度,既不回避也不沉溺,而是吸取教训,向前看。这种心态,让我肃然起敬。

六、年轻一代:活力四射,奋发向前

越南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河内的一家咖啡馆里,我结识了几位大学生。他们不但英语说得特别溜,思维还特别活跃,对未来的期待那叫一个强烈。其中有一个,正专心致志地钻研计算机科学呢,心里暗暗藏着创办自己科技企业的愿望;另外一个呢,对传统手工艺特别喜爱,盼着能把越南的丝绸推广到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去。

他们谈论全球化、谈论创新、谈论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那种朝气和干劲,真的很感染人。

街头巷尾,你能看到,无数年轻人在创业。那小咖啡馆,设计工作室,以及手工艺品店,虽规模不大,却满溢着创意与激情。

一位开咖啡店的90后女孩告诉我: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有信心创造更好的未来。

这种向上的力量,让我看到了越南未来的无限可能。

七、生活智慧:简单中的幸福哲学

越南人的生活方式,教会了我很多。

清晨在五六点这个时分,公园里便开始热闹起来啦。老人们呢,打打太极,跳跳广场舞;年轻人呢,跑跑步练练瑜伽。虽说没有那高档的健身房,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满地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呢。

傍晚时分,街边将矮凳排列得,井然有序,还放置了小桌。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处,惬意地品尝着啤酒,有滋有味地,享用着烧烤,愉快地交谈着欢笑着嬉闹着。这样的街头文化,能够让原本彼此陌生的人,迅速打成一片,感受到热烈的生活气息。

我在河内租了一辆自行车,接着跟着当地人的节奏,生活了一周。每天早上,买一杯咖啡,接下来找个湖边的位置坐下,看着城市慢慢地苏醒;中午在小巷子里的面馆,随便吃点东西;晚上骑车绕湖一圈,之后找家露天啤酒摊坐下来。

这种简单的生活节奏,意外地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静。没有刷不完的信息,没有填不满的欲望,只有当下的满足和真实的连接。

八、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新旧交融的独特魅力

越南正经历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传统元素,依然根植于日常生活之中。

在胡志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你依然能看到,女性身着传统的“奥黛(Áo Dài)”,优雅地缓缓而行;在繁忙的商业区域,那古老的寺庙依然,香火袅袅不绝;在现代化的超市之侧,传统市场依然,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这种新旧交融,轻松愉快地,赋予了越南独特的魅力。它既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般急切地,急于将传统印记抹去;也不像某些传统国家那般固执地,抗拒改变。而是巧妙地,找到了一种平衡——既热情地,紧紧拥抱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又深深由衷地珍视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会安古镇,我看到老匠人用祖传的技艺精心制作灯笼,而他的孙子则轻快地用智能手机,为这些灯笼拍照,之后迅速地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这一幕恰似越南当下现状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呈现。

九、写在最后:感谢相遇,期待再见

每次从越南回来,我都会花很长时间,整理照片和笔记,生怕遗忘任何一个,美好瞬间。

越南给我的,不仅有风景,还有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物质并非十分丰裕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寻得幸福与满足;在快速变迁的时代里,仍然葆有着传统的温度以及人情味。

它不是完美的,有拥挤的交通,有待改善的基础设施,有语言不通的困扰。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它的真实和魅力。

如果你从未去过越南,你或许无法理解我的感受。但我坚信,只要你敞开心扉,越南定然,会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你带去惊喜与感动。

世界这么大,有些地方你去一次就够了;有些地方,即使去了很多次,依然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越南正是后者。一个值得你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