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历史 04-26 阅读:152 评论:1

雍正帝瞅着跪在台阶下的张廷玉,眼皮一垂,叹了口气,说:“衡臣啊,这回你又是因为阿克敦那家伙来的吧?你还记得不,你在先皇面前说过,君子不结党营私。可这几天,你有点过头了啊。”

张廷玉一听这话,赶紧一个劲儿地磕头,“皇上圣明,臣一时心急,乱了分寸,甘愿受罚。现在朝廷正缺有本事的官员,臣只是想为国家出点力,绝不是因为个人感情用事!”雍正帝心里一动,琢磨起来,没吭声。

在雍正皇帝和大臣们的聊天里,他们聊到的那个犯了错的官员,其实是清朝早期很有名的一位大臣,他经历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场上上下下折腾了三次,但最后还是安稳地度过了晚年,这位大臣就是章佳·阿克敦。

【八旗子弟的凤毛麟角】

阿克敦,他的小名叫仲和,出身满洲的章佳氏家族,是正蓝旗的一员。跟那些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威武的满洲好汉不一样,阿克敦从小就特别喜欢诗书,对经史子集这些学问,样样都拿手。到了康熙48年,他一举考中了进士,皇上还赏了他庶吉士的官职。

能当上庶吉士的,都是殿试里排在前十的牛人,特别是满族人能考进庶吉士的,那更是凤毛麟角。康熙皇帝听说庶吉士里头竟然还有满族人,高兴得不得了,对阿克敦那是特别看重,大力栽培提拔。

康熙年间,阿克敦主要负责些和文化学术搭边的事儿,像是写皇帝日常记录的起居注,当科举考试的评判官,还有作为皇帝的随身学问顾问,常常陪在皇帝身边。他学问上进步很大,这让皇帝特别高兴。

清朝早期,朝鲜的李氏王朝常常派人来拜见皇上。因为阿克敦行为得体,举止大方有分寸,皇上就安排他去迎接朝鲜来的大臣,或者给朝鲜的使者传话。朝鲜的官员们一看大清派来的使者这么有气派,心里头别提多佩服了。

阿克敦除了专心做学问,看到康熙晚年几个皇子争皇位那乱糟糟的情况,心里头特别明白。他就选择埋头读书,老老实实跟着皇帝,啥也不多说,也不掺和皇子们那档子事,这样一来,他倒是安安稳稳地保全了自己。

康熙皇帝到了晚年,看着儿子们明争暗斗,官员们各怀心思,真是累得不行。这时候,他注意到阿克敦,这人一直忠心耿耿地陪在身边,啥闲事都不管,康熙对阿克敦那是打心底里喜欢,满脸都写着赞赏。

琢磨着自己挑中的皇位继承人,他心里挺高兴,打算再让他在自己身边历练历练,将来好成为新天子的得力助手。事实证明,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登基,确实非常看重阿克敦。

【新官上任到锒铛入狱】

跟康熙帝那宽容温和的治国手段不一样,雍正帝是个意志坚定,谁也别想动摇他的皇帝。他对那些读了圣贤书却不懂实际事务,光会拍马屁的平庸官员没啥好感,反倒更喜欢那些实实在在能干事的能臣。

他坐上皇位后,阿克敦不再只是陪在皇帝旁边读书、讲课那么简单了。雍正先让他去兵部锻炼了好几年。后来,两广总督孔毓珣被手下的一帮官员告发,说他软弱无能,还贪污腐败。这时候,雍正就想起了阿克敦。

雍正皇帝把阿克敦叫来,好好考察了一番,觉得他很合用,就打算让他去当两广总督,还兼着广州将军的职位。他跟阿克敦说:“两广那边情况挺复杂的,各部门都自己管自己的,你得注意,管理的时候千万别太粗鲁直接!”

不能跟当地那帮人混在一块儿,也不能硬碰硬,弄得两边都受伤,这中间的分寸,你得自己去拿捏。阿克敦心里明白,这是雍正帝对他的看重,赶紧磕头谢主隆恩,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在皇上老爸身边混了好多年,阿克敦心里头也揣着满族人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那股子劲儿。可那时候,皇子们争皇位争得那叫一个激烈,稍有不慎,就得全盘皆输。现在好了,新皇上坐了龙椅,经过这几年的相处,皇上对他也是越来越放心了。

这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他心里明白雍正帝是多么信任他。一到任上,他立马就忙开了,短短半个月,连着上了七份报告,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给告发了,还动手整治了一堆积下来的问题。

雍正皇上对他的表现特别满意,不光是他上报的事情全都点头同意,还在朝堂上多次夸他改革起来很有魄力。私下里,皇上悄悄跟阿克敦说,得注意手段,别把事儿做绝了,免得给人留下绝路。

阿克敦在朝廷里干了好多年,对两广那边官场的乱局根本没啥认识。他来了这么久,连之前总督孔毓珣为啥被撤职都没整明白,就靠着一股子冲劲,直接跟那些复杂的官商关系硬碰硬。

没多久,他就遭到了两广地区各大势力的猛烈反击。有人说他办事不力,有人说他收受贿赂,弹劾他的折子像雨点一样往朝廷里砸,雍正皇帝这才明白,自己这位心腹大臣行事竟如此不计后果。

过了俩月,雍正皇上接到了广东巡抚杨文乾的奏报,说阿克敦这家伙贪污海关和太平关的银子,还向外国来的使臣伸手要贿赂,干了不少坏事。瞅着手里那实实在在的证据,雍正皇上气得不轻。

阿克敦没把皇帝的劝告放心上,做事粗鲁直接,根本不动脑筋,这让雍正帝已经很不满。他工作没干好,捞钱的本事却是一流,这种贪心让皇帝恨得牙痒痒。

第二年,雍正皇帝把阿克敦的官职给撤了,直接扔进大牢里严查。这家伙贪污的钱财数额巨大,连邻国都知道了,让雍正皇帝觉得特别丢脸。所以,他下令要狠狠处罚阿克敦,判了他个死缓,就等着秋天一到就执行斩刑。

【死里逃生后治水自赎】

阿克敦被关进大牢后,那些以前和他关系不错的同事们,都像躲瘟疫一样,跑得远远的,一下子就散了。但有个老朋友,听到这事后特别伤心,他就是也经历过三朝,还被供奉在太庙里的张廷玉。

张廷玉打小就稳重,特别爱看书,同龄的小伙伴都觉得他有点呆板,没啥乐趣,所以都躲着他。不过,有个叫章佳·阿克敦的同学,他性格爽朗,学问也挺好,和张廷玉挺能聊得来的。他俩关系挺不错的。

张廷玉瞧见阿克敦,虽然是满族人,但特别能吃苦读书,肚子里墨水多,心里头真是打心底里佩服。阿克敦呢,也挺看重张廷玉,觉得他稳重靠谱,心眼儿也活。等他们俩都进了朝廷当官,虽说表面上都注意着“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结党营私,但私下里,他们俩还是经常来往。

看到老朋友落难,张廷玉心里挺不是滋味,虽然他挺恼火老朋友太贪心,被钱迷了心,但他也真心觉得老朋友那一肚子学问和本事太可惜了。所以,他好几次跑到朝廷去,找雍正皇帝给阿克言敦说情。可惜啊,皇帝最恨的就是“贪”这个字,根本听不进去。

多次求情,皇帝都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给挡了回来。秋天眼看就要到了,张廷玉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就在这时,他听说山东巡抚费金吾上报说,江南的徐州、沛县那边洪水泛滥,成了大灾。张廷玉心里明白,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皇上看到用“君子不结党营私”这话都吓不倒张廷玉,心里也挺没办法的,只能让他继续往下说。张廷玉一脸诚恳地说:“现在江南那边水灾严重,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是派去监督修水道的官员不靠谱,那简直就是往他们身上再撒把盐啊。”

雍正帝沉下心来琢磨琢磨,感觉阿克敦这人吧,治理江南那水患,论学识、论本事、论那股子热情,都还挺合适的。就是担心他太贪心,不过现在他头上顶着个“斩监侯”的帽子,就算心里头有啥不该有的念头,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思量思量。

治水这事儿挺折腾人的,贤亲王允详要不是为了忙这个,也不会把老毛病给折腾犯了,躺在床上动不了。让阿克敦这家伙戴罪立功,倒是个好办法。雍正帝一想,干脆就派人把阿克敦从死牢里头给捞出来了。

逃过一劫后,阿克敦像是经历了重生,他之前的那股傲慢劲儿彻底没了影儿。他匆匆赶到江南,勤勤恳恳地忙活着疏通河道、救助灾民。在江南的抗洪救灾中,他实实在在干出了成绩。

从江南返回后,雍正皇帝瞧见他确实进步不少,人也变得更加稳重。于是,又安排他去准噶尔,负责大军的粮饷督运。接着,他还和侍郎傅鼐一起出使准噶尔,传达皇帝的旨意,稳固边境,仔细商量并确定了对策。

【三经起落后平安终老】

雍正皇帝跟康熙帝一样,把阿克敦交给了他的接班人乾隆皇帝。那时候的阿克敦,已经是个稳重能干、政务娴熟的高手,新皇上刚上台,对这位有经验的老将特别看重。

刚当上皇帝那会儿,乾隆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和贤能,特别看重给他老爸修建的泰陵。他特意把阿克敦调到工部,让他当上了左侍郎,专门盯着泰陵最后阶段的修建工作。阿克敦呢,也真没让人失望,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乾隆再次派阿克敦前往准噶尔,带去新皇帝的通知,告诉牧区的人们新规矩。他还重新规划了放牧的地方,确保准噶尔可汗的祝贺能迅速传到朝廷,并且把贡品献给皇帝亲自过目。阿克敦的这次出使,让朝廷和牧区的人们都纷纷称赞。

乾隆皇帝对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大臣们向来大方,他特别给阿克敦封了个二品荫生的官位,还让他去负责教导庶吉士。这下子,阿克敦在朝廷里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真是乐极就会生悲啊,乾隆的孝贤皇后去世了。阿克敦在给皇后写册文时,不小心把“皇妣”写成了先太后,这让乾隆皇帝特别生气。他骂了阿克敦几句,然后就气呼呼地走了。阿克敦被这一顿骂,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该咋办。

等了一会儿,他看皇帝好久没回来,就自己离开皇宫回家了。没想到皇帝又折了回来,发现阿克敦没接到命令就偷偷溜走了,这下皇帝更生气了,直接下令把阿克敦的官职给撤了,还扔进大牢,甚至要砍他的头。

阿克敦在内狱里头又小心翼翼地熬了两个多月。还好乾隆皇帝虽然恼火,但还没失去理智,训诫了他俩月后,就让他重获自由,继续在内阁当差,处理事务跟以前没啥两样。

阿克敦这辈子经历了好多风风雨雨,后来他变得特别小心谨慎,办事也稳稳当当。因为这样,乾隆帝特别信任他。他从太子少保做起,后来成了左督御使,最后还当上了步军统领,官职一路往上升。到了晚年,乾隆帝都不想让他退休回家。

【最后】

乾隆十九年那会儿,阿克敦迎来了他的七十岁大寿。为了奖励这位老臣多年来一直尽心尽力为国家办事,乾隆皇帝特地赐给他一块“赞元锡嘏”的牌匾。这事儿当时在京城里的官员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

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这位在官场打拼了47年的老臣,在北京因病去世了,当时72岁。乾隆皇帝特别伤心,专门给他赐了个谥号叫“文勤”,算是表彰他这一辈子既有才华又很勤奋努力。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6 18:30:31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