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关键词,看湖北各地“新春第一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辉 黄璐 肖露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2月5日召开之后,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湖北各市州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
从能级跨越到枢纽提能,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倍增,从营商环境到绿色发展……各地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定目标、明方向、聚合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往前赶、上台阶。
关键词:争先意识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肩负的重大战略使命。
各市州“新春第一会”均将“牢记嘱托、担当使命”放在最重要位置,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工作、找准自身定位,会场内外激扬着勇争先、创一流,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的精气神。
武汉提出,将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襄阳表示,要从全局中看定位,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彰显襄阳担当、贡献襄阳力量。
宜昌“新春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
三座超“3000亿”规模城市中,荆州表示要全面提升经济量级,锚定“冲刺5000亿”目标,努力在“支点建设”中争当排头兵、当好急先锋;孝感将“以1.5倍发展系数推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作出新的贡献;黄冈提出,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努力在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天门、潜江、仙桃三市均表示,把一切工作向“建成支点”聚焦聚力,加快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
关键词:科创引领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湖北所需、发展所急。全省多地“新春第一会”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武汉“新春第一会”主题为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武汉连续四年在“新春第一会”上聚焦科技创新。武汉将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会上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武汉将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宜昌提出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产学研”融合文章,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科研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年跻身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的荆门,将继续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重点解决聚焦不够、整合不够、转化不够等问题。2024年,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居全省第一位。
毗邻武汉光谷的鄂州,“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提出着力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会上还拿出真金白银,对2024年度科技创新十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对“赛马制”“揭榜制”5个重点科技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释放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关键词:产业图强
产业竞争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建成支点”必须有现代化产业体系作支撑。全省多地“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工业是襄阳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襄阳提出,将精准发力壮大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根植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培育成长性优势产业,塑造融合型产业生态,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荆州将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上下游链条、产供销环节高度耦合,推动传统产业快转型、新兴产业争布局、未来产业抢先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孝感明确提出“做大工业,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深入实施招引大项目、项目投资攻坚突破、工业经济“赋能挺脊”等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35年,全市工业产值过万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百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千家。
重大项目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引擎”和“硬支撑”。黄冈将2025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推动规划落地。
作为老工业城市,黄石提出整体提升发展能级,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工业提质倍增;抓项目强支撑,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经济总量向3000亿迈进,推动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整体提升。
潜江实施工业提级工程,坚持“制造业当家”,全力提升工业层级、量级、能级,推动“工业强市”战略走深走实。
关键词: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在“新春第一会”上,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多地表示要以更大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推高质量发展。
随州召开整体提升环境助力建成支点大会提出,要将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全力纾困解难降本增效、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营造更优法治环境、营造公正市场环境,全力打造营商金字招牌,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争先进位,创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确保在助力建成支点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
仙桃坚持登高望远、抬高标杆,加快建设开放仙桃,以更高视野融入开放格局,以更大力度建强开放平台,以更实举措优化开放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抓好干部作风是关键。十堰在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全力服务湖北建成支点推进大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提能力、转作风,答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必答题,以张弓满弦之姿、实干竞进之态、奋楫争先之势,拼出发展新业绩。
天门提出牢固树立“能者上、懒者下、庸者让”的用人导向,始终凭实干、实效、实绩用干部,形成“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敢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枢纽提能
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各地围绕枢纽提能进一步作出部署,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花湖国际机场货运枢纽是湖北建设“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的关键支撑。依托花湖国际机场,鄂州着力提升枢纽能级,持续拓展开放功能,统筹货物流量和经济增量,加快形成发展优势,加快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
孝感位于武汉北部“铁水公空”大物流复合走廊,该市临空区与天河机场相距5公里,与武汉市主城区相距16公里。孝感提出,建强交通枢纽,抓紧融入国家高铁网,提升主城与武汉、与县城的快速直达水平,持续畅通内循环。
2024年12月“荆荆高铁”开通,荆门迈入高铁时代。今年,荆门将推动货运铁路扩能改造,推动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尽快开通货运航线,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以货运能力有效突破推动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整体提升。
恩施打造武陵山区重要枢纽,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物流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大交通体系;推进组团发展,提升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州城能级;全面拓展航空口岸功能,积极开辟国内国际航线,大力提升海关通关能力。
关键词:绿色发展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成为不少地方“新春第一会”关注的焦点。
咸宁提出,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坚定不移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文章,加快建设美丽咸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堰提出坚决扛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更大力度巩固提升水质、推动“两山”转化,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美丽十堰,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恩施将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做示范,用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发行“鄂西林碳”森林碳票等首创成果,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神农架表示依托良好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打造神农秘境文旅品牌,以文旅融合为载体,将神农架林区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范例、“两山”理论转化的中国样板、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湖北模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