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大师班金句频出,这11条太有启发!

推荐 04-27 阅读:3 评论:0
掌握一手影讯,赢取各类 免费电影福利 短视频|77 文|Sebastian “我希望大家都把手机放下,咱们聊聊天,用脑子记。”

“演员要玩命吹捧,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

“技术不是拍电影的核心,表达的内容才是。”

4月25日,北影节举行姜文电影大师班。作为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自北影节开幕以来,姜文便屡屡引发社交媒体热议。热搜上一则“姜文气场值多少钱”的话题阅读量一夜破3亿,姜文电影大师班官宣后更是一票难求,足以见得其人气。

在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的媒体见面会上,姜文认为电影必须有新鲜血液流进来才好,就算是很专业的电影人,也要不断用新的方法或心情去做电影。姜文对千篇一律的创作很反感,他强调电影最可怕的是都特别像,假装说特内行,特专业,其实都很像。

讲究、不糊弄、求新求变,或许正是对于此的坚持,才让姜文指导的电影直到现在都还在反复被讨论,在各大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对于姜文作品的读解和分析,让诸如“让学”(对《让子弹飞》的分析评论)的相关视频屡屡成为爆款。 在姜文电影大师班上,周黎明问姜文是否有关注过对于自己作品的解读,姜文说有耳闻,但没关注太多,因为自己要专注于下一部电影。姜文直言说许多观众解读的观点自己都没想到,并说如果大家愿意,可以随便拍《让子弹飞》的续集。

在今年年初姜文的生日当天,其官微发布了一张《英雄出少年》的片场照,似乎预示着本片将很快与观众见面。《邪不压正》上映七年后重回大银幕的姜文,期待《英雄出少年》能够再一次让观众感受姜文极具作者风格的影像魅力。

以下是1905电影网整理姜文自述内容。

希望大家用脑子记,而不是手机

我觉得你们最好把手机放下,咱们聊聊天,你要举(手机)的话,其实你脑子就放空了。这不是在演节目没什么可拍的,就是拿脑子记,我跟我们的工作的小孩也说,我说你们要一定要学会用脑子记事,手机记的东西不等于理解,你仍然不理解。我们工作中就有这种情况,我问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什么都不知道,必须马上打开电脑,我说你亏了,我这么大岁数,我现在62岁了,我能用脑子记就用脑子记,我发现我都能记得住。

我没说不能写影评,是说做事儿不能“随便”

你得认真听,不要歪曲我的意思,最好也不要让媒体歪曲我们的意思。上次我说不要随便写影评,我不是不让你写影评,是不让你“随便”写影评,那么随便是不好的。即使你愿意你自己随便,我都不愿意让你对你自己那么随便,别人跟你随便也不好,是不尊重你。

所以随便是不好的,写影评是好的,写的越多越好,但是不能“随便”,反正我拍电影的时候我坚决不随便。我觉得随便,首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这个生命,所以我强调不能随便。

饺子导演了不起,但这只是开始

我觉得饺子导演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这是开始,还不到最高点。台下的观众里边藏了那么多饺子还没煮,但是都包好了。另外饺子没有上一个的,我们得上一盘,得一盘都端上来才热闹,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起点。

从小说里看到我想拍的电影

其实我们读(原著)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出现了很多东西,那个东西就已经远离了小说。但是我也没说这种东西里没有小说的刺激,所以没他不行,完全是他也不行。不同的人读同一本小说,可能读出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我有一次做采访,有一个主持人说你《侠隐》里面吃喝玩乐的都没了,我说留给你们,我说吃喝玩乐的东西我不是很有兴趣,我电影里面尽量不吃饭。 包括原著的名字是否要保留的问题,我从来都没觉得必须用原小说的名,比如说《动物凶猛》,非常好的名字,但是我们没那么喜欢。这小说给我的印象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就把这句话写在张纸上,然后就自然而然成了电影的标题。

自己其实是被错过的钢琴天才

就像我们刚拍的电影(《英雄出少年》),主人公的爸爸说他是天才,果然最后也证明了这点。我其实就是被错过的钢琴天才,一开始我不识谱,但是我研究研究,现在都能弹贝多芬了。说这个事儿不是说我多厉害,而是说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你得试一试才能知道有没有惊喜,你其实比你想象的优秀,只是被手机耽误了。

我找了几个钢琴家,我说你再帮我修正一下电影里弹钢琴的情节,他们就说先看谱,我说你不看谱不行吗?他们说不行。我说那算了,我打算不学谱了,我不想被谱子框柱了。我不是说学谱子不好,但是你不能过度依赖,我觉得有点可惜,我不相信贝多芬的成就是看谱子得来的。

先明确你有没有想表达的

对我来说,如果你真想拍电影,你得先问你自己,你有什么要表达的?我觉得拍电影的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如果你没有你自己的态度,自己要说的话,你会很受罪。

你怎么看待生活就很重要,你是随着生活走,还是逆着生活走,还是你很认可大家伙公认的东西,还是不认可,这也挺重要的。我觉得你先问问自己,你要表达什么?你要去思考电影拍到今天还缺什么,有没有什么是非你不可的,这个很重要。

《让子弹飞》本来有另一个结局?

写《让子弹飞》的剧本时,大家都在聊师爷死了之后,张麻子和兄弟们带着钱远走高飞不就得了,这样片子时长也能短点,拍的也轻松些。但是我觉得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我想拍的就是张麻子必须得回去把黄四郎办了,这是他在乎的事情。为了能够让张麻子杀回鹅城更合理,我们就花了很长时间去创作连接这两个段落的情节,一车银子一车子弹的情节就自然地出来了,这也就有了大家现在看的版本。

分镜潦草是因为只服务于拍摄

对我来说分镜就是跟摄影沟通用的,有些人做分镜是彩色的,甚至恨不得用绣花针再绣一遍,但这不是我的分镜的作用。我的分镜就是让摄影知道我的人物的站位和调度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大家熟悉了,他们也不看了。

如何执导演员:玩命吹捧

(指导演员方面)我们的做法很简单,就吹捧,玩命的吹捧,演员只有在忘乎所以的时候才能胡作非为,他才能做出各种你想要的东西,你不要老批评他,你说你这不对那不对,不可能演得好。

导演在现场得让大家都舒服,你如果不满意的,你可以骂摄影、录音,你可以杀鸡儆猴,但不能直接去说演员。导演不能去逼演员,比如我要把葛优变成周润发,把周润发变成葛优,我为啥去做这么糟心的事儿,这些演员只有做自己才能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逼着葛优变成周润发,我觉得这是一个坏人做的事儿,我不干这事儿。

后期剪辑直接决定电影成败

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剪辑师会剪出完全不同的片子,可能会成就经典,也可能剪成垃圾,所以剪辑师很重要,剪切的过程也很重要。

我去好莱坞拍《星球大战:侠盗一号》时,后来补拍了一次,说要重拍70%的戏份,我就很吃惊。因为对于创作来说,如果后期调整的很大,其实就可以理解为是失误了。

创作的核心不是技术,是表达的内容

我有时候随便在飞机上看一部电影,就技术各方面都好,但是剧本太差了,就会让我感慨为啥用这么好的技术讲一件这么简单的事儿。技术是很重要,但是电影拼的不是技术,是你想表达的内容。

分享、赞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