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美国军舰驶过台湾海峡,不带重武器,但比神盾舰性质更恶劣

军事 02-12 阅读:44 评论:0

派一两艘驱逐舰通过台湾海峡为台当局“打气”,是美国政府近几年来给中国添堵的老把戏了,最近美国海军故技重施,唱主角的是“约翰逊”号驱逐舰和“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

这两艘军舰属性截然不同,但要说严重程度,比起“约翰逊”号宙斯盾驱逐舰来,“鲍迪奇”号这艘没什么重武器甚至都算民用船只的军舰,性质才是最恶劣的。

(“鲍迪奇”号2016年在南海释放的无人潜航器被“南救510”捞走)

针对美国海军干涉中国内政,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为,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表示,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美舰通过台湾海峡的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实际情况显然没这么波澜不惊,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军第一次在台湾海峡采取行动,再结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以及对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等经贸方面的动作,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次示威行动。

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不管是特朗普重筑贸易壁垒还是美军在台湾海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产生什么效果都只是美国政府自认为的效果,真正有不可小觑的危害的,其实是那艘看起来一脸无辜的“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

(“鲍迪奇”号勘测海底示意图)

“鲍迪奇”号(T-AGS 62)是美国海军5艘探路者级海洋地理勘测船之一,隶属美国海军海上补给司令部,以美国航海家、天文学家纳撒尼尔·鲍迪奇命名,1994年开始建造,1996年下水,排水量4762吨,最大航速16节,续航12000海里,动力方式为柴电联合推进。

虽然“鲍迪奇”号名义上是民用的海洋勘测船,实则是货真价实的间谍船,配备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磁力计、重力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水文测量设备,据称还装备了水下机器人用于海底样本采集和勘探等任务。

从这些仪器就看得出来,“鲍迪奇”号和2009年3月在南海与中国渔政船发生对峙“无暇”号音响测定舰一样,是专门搜集海洋地理环境信息、海底地形勘探和声学、水文信息的专业间谍船。

而无论是“鲍迪奇”号还是“无暇”号,都可以看出来美国军方为了搜集这些海洋水文和地理环境信息,几乎称得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代价,那么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就要从潜艇执行任务的复杂性来说起了。

(“无暇”号音响测定舰,主要针对海洋声学方面)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即使是续航能力近乎无限的核潜艇,也不是在离港后随便想往哪走往哪走,而要根据既定方向和航线前往指定地点或海域,这是因为海底地形极其复杂,除了自然形成的海底山脉、峡谷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沉船也可能构成障碍物,在没有经过严格精细勘测的海域活动,核潜艇随时可能遭遇意外。

除了地形和障碍物限制,未勘测区域的水深、水温、盐度、洋流等水文信息往往也不完整,对潜艇来说这都是非常危险的环境,一旦进入陌生海域,能安全归来自然是好事,可一旦遇上什么意外情况,很可能就是艇毁人亡。

这方面的例子不要太多,最典型的就是“海洋断崖”,学术上称为密度跃层,指的是海水由于温度、盐度等原因产生密度剧烈变化,潜艇遇到“海洋断崖”时可能迅速失去浮力而急速下沉,如果处置不及时潜艇很快达到极限深度,过大的海水压强会将潜艇压爆。

历史上有不少潜艇都是因为遭遇“海洋断崖”而失事,如1963年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1968年以色列海军“达喀尔”号,以及几乎同时失事的法国海军“密涅瓦”号常规潜艇,实际上这些潜艇都是突然失踪,连求救信号都没发出,得出遭遇“海洋断崖”而失事的结论也只是猜测。

如此重大的事故即使到现代也不少,2017年11月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2021年4月印尼海军“南伽拉”号潜艇,都是在执行任务时失踪,艇员全部遇难,虽然找到了残骸,但失事原因至今也未查明,只能推定“海洋断崖”是最有可能的“凶手”。

退一步说,即使不考虑这些凶险的意外,潜艇也需要更加精细全面的海底地形图进行活动,比如攻击型核潜艇至少要能在敌方海域或港口外找到可以埋伏的合适位置,以便可以跟踪、必要时伏击敌方弹道导弹核潜艇。或者再退一步说,就算都不考虑这些,地质活动也会导致海底地形变化,安全的航道也可能变得危险,核潜艇总需要靠谱的海图来执行任务,“鲍迪奇”号就是负责这个任务的。

(据称是在南海撞山的海狼级“康涅狄格”号,可见海底勘测的重要性)

当然,如此频繁的活动绝不止是为了核潜艇能安全航行,或者说美国核潜艇跑到南海、东海等中国周边海域,本来就不怀好意。在美国海军未来的反反介入作战计划中,核潜艇将是核心环节,那么自然更需要中国周边海域的详细海底地形图,以及洋流、水温、盐度等重要水文信息。不难猜测,“鲍迪奇”号就是在“约翰逊”号驱逐舰的护航下,特地前来搜集台湾海峡及周边海洋信息的,所以才说“鲍迪奇”号的性质最恶劣,中方当然要高度戒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