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富豪,“归0”

成也“零添加”,败也“零添加”。
千禾味业创始人伍超群感觉很冤屈。
长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自2022年爆发食品添加剂风波以来,随着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空前提升,消费者选购食品时,不再仅仅关注价格和口味,而是仔细查看食品成分表,甄别其中是否含有添加剂。
在此期间,部分品牌因配料表中出现添加剂而深陷舆论漩涡,业绩与声誉遭受重创。而一些主打“零添加”“天然酿造”概念的食品企业,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其中,凭借“零添加”产品理念成功出圈的千禾味业,在这场风波中收获颇丰,借助这一优势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2022年短短几个月,千禾味业市值就从当时的100多亿跃升到200多亿。
可以说,千禾味业吃到了“零添加”的红利。
然而,就在今年3・15之后,“千禾酱油”的口碑惨遭滑铁卢。日前,《消费者报道》对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送检,测试结果显示,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镉的检测含量为0.011mg/kg。
该媒体指出,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
消息一经披露,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千禾味业连夜发表声明,对该事件进行解释。千禾味业表示,媒体送检的酱油产品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而“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中检测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

声明中,千禾还对“0添加”做出声明,表示“0添加”为商标名称。
对于这样的解释,大众似乎更不买账。有网友表示,所谓的“千禾0”并非意义上的配料“零添加”,而是玩文字游戏,借商标误导消费者。
该事件发酵后,千禾不仅陷入口碑反转的舆论低谷,在随后几天内千禾味业市值蒸发13亿元。
对此,千禾味业创始人、董事长伍超群对记者表示,“真的感觉很冤屈。”
01
千禾味业是由伍家两兄弟伍超群、伍学明共同创立,前身是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
1969年,伍超群出生距离成都仅有60公里的眉山。
伍超群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中兄弟姊妹众多。但伍家人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勤劳肯干的劲儿,孩子们也早早懂事。在成长的岁月里,兄弟姐妹也是相互照顾。
伍超群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受到了更多照顾。
伍超群从小就十分好学,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华南农业大学。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宛如鱼跃龙门,家人为此深感自豪和欣慰。
特别是哥哥伍学明,在为弟弟举办的升学宴上,伍学明忙得不可开交,看着比自己小16岁的弟弟金榜题名显得更加开心。
大学毕业后,伍超群被分配回眉山一家国营企业上班,端上了人人称羡的 “铁饭碗”,工作稳定安逸。

起初,伍超群对这份安稳的工作颇为满意,在按部就班的节奏中度过了数年时光。然而,随着改革催生的下海创业热潮涌起,伍超群也终于动起了经商的心思。
1996年,伍超群拉着哥哥伍学明一起创业,在伍超群心中,哥哥做事稳重,而且懂技术。
他们一起创办了眉山恒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一种名为焦糖色的食品添加剂,为下游调味品企业提供原料。
兄弟俩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伍学明主抓技术研发,伍超群则全力开拓市场,彼此配合默契。
凭借两人的冲劲,公司迅速发展,规模渐成,顺利跻身海天、李锦记等酱油行业巨头的供应商行列。
然而,在经营过程中伍超群发现,上游焦糖色产品利润微薄,下游酱油毛利却颇高。待公司具备规模后,兄弟二人决定转型,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品牌。
为给新品牌取名,兄弟俩绞尽脑汁。“千禾”两字取自于伍超群老乡苏东坡的两句诗的第一个字——“千般美景道不尽,禾草珍珠透心香”。
2001年,恒泰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千禾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并开始涉足酱油、蚝油等调味品的生产领域。
就这样,千禾也从焦糖色食品添加剂的供货商,转身一变成为了调味产品的生产商。
起初,为避免与老品牌正面竞争,千禾决定向中低端酱油发力。但市场对这位新兴的调味品牌并不买单。
另外,昔日的甲方突然成为了竞争对手,海天、李锦记等大客户对此颇为不满,各大品牌开始减少了对千禾的焦糖添加剂采购量。
一时间,千禾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直到2007年,为了打破现状。伍超群率先提出了“0添加”、“健康有机”等高端理念。次年,千禾味业推出国内首款零添加酱油。这一创新举动,成功帮千禾味业打开了市场,让它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伴随着千禾味业的迅猛发展,伍超群又开始谋划企业上市,寻求更多资本变现的可能。2016年3月7日,千禾味业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
上市后,随着公司股价飙升,从最初的发行价9.19元/股增长至2021年最高位34.93元/股。 伍超群自己和他家族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到2021年,在胡润富豪榜上,伍超群的身家财富高达58亿人民币。
02
随着消费者逐渐对健康、安全的需求不断升级,“0添加”成了千禾打开中高端调料市场的关键,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千禾味业逐渐坐上了调味品行业老三的位置。
尝到 “0添加” 的甜头后,千禾味业紧接着又申请了 “千禾零”“千禾零加”“千禾0”“千禾0+”“千禾零零”等一系列30类商标注册。

后来,“千禾0”标志开始出现在产品包装上,成了千禾味业的高端系列产品。
2022年10月初,酱油行业突发食品添加剂风波。有媒体爆料,海天味业在国内销售的酱油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在国外销售的同款产品却是零添加,引发了公众对其国内国际双重标准的质疑。
反观千禾味业,在这场行业动荡里,靠着一直坚持的“0添加”招牌,实现了逆势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千禾味业营收飙升至8.83亿元,同比增长54.92%,创下上市以来最大的季度增幅,一举拉动全年营收增长26.55%,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55.35%。

进入2023年,千禾味业的增长势头愈发强劲,全年营收达32.07亿元,同比增长31.62%;归母净利润为5.30亿元,同比增长56.66%,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营收增速更是达到2016年上市以来的最佳水平。
千禾味业在资本市场表现同样亮眼。2023年5月,千禾味业股价一举突破近两年高点,较风波初起时涨幅超70%,总市值成功突破250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千禾零添加酱油占整体市场的35%~40%,处于排名第一的位置。其中千禾零添加系列产品占据营收的半壁江山。
颇具戏剧性的是,凭借“零添加”概念收获巨大红利的千禾味业,如今也深陷添加剂风波。
尽管千禾多次发布声明澄清,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不少消费者表示,原以为“千禾0”代表零添加,结果发现“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非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
如今,千禾的品牌信誉遭受重创,陷入口碑反转的舆论困境。如何挽回形象、重塑消费者信任,成为伍超群面临的严峻挑战,其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