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黑心厂家的卫生巾正在毁掉4亿人的下半身

财经 03-19 阅读:0 评论:0

各位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每年到3·15,就神经紧绷,心也悬了起来,因为实在不知道今年又会曝光哪些匪夷所思的消费安全事件。往年有土坑酸菜、淋巴预制菜、瘦肉精羊肉等等等等,每次都在刷新消费者对消费安全的认知底线。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更是如一声惊雷,再次刷新了消费者对资本不择手段的认知底线,因为有些黑心厂家盯上了消费者的底裤,4亿中国女性与婴幼儿的贴身安全已经沦为黑心资本牟利的筹码,那些黑心资本宣称的“卫生”、"安全",已然成了行为艺术。

今年3·15的第一炸,就是翻新卫生巾。看名字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隐秘而肮脏的产业链了。

事件始于济宁市梁山县的一家名为“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这家看似从事普通纸制品制造的公司,实际是一家黑心废品回收站。

它回收的东西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专门回收各大卫生巾生产厂家生产线上的残次品、下脚料。仓库里面的画面更是触目惊心,卫生巾、纸尿裤,这些对卫生要求极高的产品,成捆成捆地散落在脏乱不堪的仓库里,与烟盒、口罩等秽物混杂。

而黑心厂家,还把这些东西戏称为“好东西”、“二等品”。因为他们从米菲、Babycare、自由点等品牌以260-1400块每吨,回收这些本应该销毁的残次品后,不用消毒,也不用专业分拣,就能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以7000块一吨高价售出,利润率超过2000%。

流出来的有多少呢?触目惊心啊,有的店铺打着厂家直销的名义,就通过一些电商平拍卖出了5.7万件。

这5.7万件背后的代价,却是每个消费者的贴身安全。因为这些被霉菌侵蚀、菌落超标的卫生巾,最终的流向是留守女童的月经初潮、产后妈妈的恶露期,甚至新生儿的臀部。那些细菌,就会顺着这些贴身卫生用品,侵入消费者的体内。

而更荒诞的是,这些工业垃圾,依旧被他们包装成了呵护健康的卫生用品。

其实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不是一个黑心厂家在作恶,而是背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灰黑产业链,这是系统性地溃败。

因为按照国家规定,这些品牌的残次品和下脚料,在撤出生产线后,需要切碎处理。这样规定,目的就是杜绝黑心厂家翻新回收。

可现实是,涉事企业的负责人,只通过对品牌方员工,每个月千八百块的贿赂成本,就绕过了国标GB 15979-2002规定的切碎销毁流程,让每年近2万吨的工业垃圾穿越了监管和电商平台的真空地带。

一两家企业如此不可怕,可怕的是,涉事企业负责人刘总宣称,国内所有上市公司都和他挂钩,也就是说,现在浮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如果品牌方把关更严一点,电商平台抽检更细致一些,这些事件就不会发生。可现实就是黑幕年年打,但是黑幕年年有,因为黑产总会想尽办法穿透缝隙。

面对系统性溃败,电商平台供应链的质量严控,成了4亿用户地最后一道“防火墙”。

在晚会后,京东就迅速表态:承诺“京东超市自营卫生巾/纸尿裤绝不出售二等品、残次品,出问题100倍赔偿。”

这样的承诺不是比谁谁有钱,而是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京东愿意承担平台把关责任,另一个是,说明京东有信心通过自营的供应链优势,从源头掐断翻新产品的流通路径。

京东自营的供货优势,在于供应链的全链条可追溯。从采购品牌直供到仓储物流,都是自己人上手。所有自营商品,京东都会严格检测,进行七项质检,产地源头把控、商品资质审核、突击抽查、风险商品下架等。

不是所有平台,商户资质审核都会很严格,有些真的只要钱到位,三无产品照样能上架。所以如果你是线上超市买,除了找你信任品牌的旗舰店,那么类似京东自营这种和品牌直签的渠道也会比较可信。

璐哥个人是京东的老用户了,不相信其他人,但我相信东哥。

然而,单靠一家企业自律难以根治沉疴,希望以后,所有品牌、所有平台,都能向东哥学习,有东哥这样说话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