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发表动武演讲,并且罕见的抨击了拜登,预示一个新战场可能到来!
尼日尔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该国军政府向法国大使馆发出了“最后通牒”,军事层面的干预随时有可能到来。
在这种背景下,马龙克对外发表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话,除了对动用武力的可能性持强硬立场外,他还罕见地对拜登进行了抨击。
马克龙还强调了法国对尼日尔新军事统治者的坚定立场,宣布法国将继续驻尼日尔大使。
他说,目前“西方发挥突出作用的世界秩序正日益受到质疑”,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存在着“西方,特别是欧洲被削弱的潜在风险”。“既不要家长式作风,也不要软弱,否则我们将不复存在。”
他还嘲笑拜登,暗示美国告诉我们,让尼日尔高层下去是正确的政策,因为这符合主流趋势。
从表面上看,非洲的这场冲突似乎无关紧要,但它关系到未来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似乎已经放弃了军事干预的外交路线,与法国在价值观外交上出现了严重决裂。
这里有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美国已经失去了轻易使用武力进行干预的勇气,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因为放弃干涉战术是多极世界到来的标志。
如果你问美国实力的标志是什么?有人说是航母,有人说是战略轰炸机,其实真正的实力是美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用武力干涉别人的内政,正是这样的武力威慑,美国对很多中小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从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开始,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再任意使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其直接后果就是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将大大降低。对美国来说,这将避免严重的权力消耗,但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不听美国的话。
因此,放弃武装干涉主义的美国是否仍然是世界警察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美国只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谈价值观,强迫西方国家使用武力,而不是在价值观的驱使下与西方站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撕裂西方国家的团结。
历史上,西方国家在军事干预海外事务时一直是团结一致的,包括在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方。
特别是当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军事干预别的国家时,许多国家一起围攻一个弱国,给出的理由也是所谓的“价值观”。
因此,当有一天法国提出利用价值体系发动军事行动时,美国不仅不支持,还推动谈判,这本身就是在法国背后捅刀子。因此,面对未来的地区趋势,西方大国将不再能够团结起来。
这当然对中方有利,因为在南海和台湾海峡,我们不希望美国拉盟友来对付中方,法国未来只会更接近中方。
法国准备使用武力,不再依赖美国,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多极世界的标志。
马克龙希望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希望与西非经共体共同面对。如果法国对非洲的军事干预取得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美国之所以不关心尼日尔,是因为尼日尔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而法国在这里似乎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因此未来很可能会发生军事干预。
总的来说,虽然我们希望尼日尔的冲突能够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但仍然存在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法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美国选择了在背后捅刀子,无论结果如何,这都代表着一个新的战场将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