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军仪仗队”,隶属哪支部队?分别又是什么军衔?

汽车 04-28 阅读:0 评论:0

2025年4月底,伴随着解放军仪仗队亮相越南,其饱满的精神,铿锵的步伐,不仅把解放军的风采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三军仪仗队”再次火了一把。

(解放军仪仗队在越南彩排)

很多人都曾好奇:中国的三军仪仗队,既然名字中有“三军”字样,且部队中同时出现身着陆海空三军军装的成员,那么这样一支特殊部队究竟隶属哪支部队?成员又是什么军衔?

其实答案很简单,从网上公开资料可知,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具体番号为警卫第一师仪仗大队。

(三军仪仗队)

与此同时,虽然该部仅有700名成员,是标准的营级规模,但被定义为团级部队,首长更是高配为师级军官(大校军衔),每次任务的具体执行官为少校。

与此同时,部队的门面担当——三位执旗手为中尉军衔,其他基层人员则为士官。

(三军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的历史溯源

先来聊聊三军仪仗队的历史,其实在各国军队当中,像中国三军仪仗队这样承担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还有很多。

比如美国的陆军第三步兵团“老卫队”和英国的皇家骑兵团骑兵,各个都是军事仪仗司礼界的翘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

(美军仪仗队)

但中国的三军仪仗队,却与他们截然相反,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军才有了第一支仪仗司礼部队。

1946年3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访问延安,彼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延安高层就因为缺乏正规仪仗队而深感困扰。

最终,经过上级研究决定,延安警卫营紧急抽调战士,临时编成仪仗排,执行接待任务。

虽然这个部队仅存在数日,但他们的“步枪方阵+整齐队列”,还是完美展现出了中国军队的纪律性,成为三军仪仗队的精神源头。

(马歇尔检阅延安临时仪仗队)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依照国际惯例,仿效其他国家专业的仪仗司礼模式,建立专业仪仗团队也在那时成为了当时军事外交领域的重要任务。

1952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部队从警卫队中选调骨干组建中国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相关部门首长签署命令,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编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开始承担更为广泛的国事司礼任务。

后来,上级正式下令,将三军仪仗队划归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一师。

(朱老总检阅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的军衔

由于三军仪仗队的特殊性,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支部队可能和公安部警字第722特种部队,8341警卫部队一样,虽然建制较小,但规格极高。

而三军仪仗队作为一个团级部队,部队首长却高配为大校军衔的事实,也让很多人坚信了这一点,甚至有人猜测这个部队会和722部队一样,全员都是军官。

但不得不说,这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诚然,三军仪仗队的规格高于常规部队,但并未达到722部队全员军官的程度。

(722就是猎鹰突击队的前身)

原因在于:722部队承担的反恐任务在当时尚属于新兴领域,需要高素质、有文化的军官(相对于士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所以采用了全军官建制。

而三军仪仗队的任务核心是展现国家与军队的威严形象,进行仪仗司礼表演。在完成这些任务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士官同样能够达到极高的专业标准,所以无需全员都是军官。

(三军仪仗队)

不过,大量高素质士官的存在,以及团级部队首长高配师级军官军衔的事实,还是体现了国家对这支战略性仪仗部队的高度重视。

毕竟,这支部队承载着国家尊严与军队荣誉,肩负着展示国威军威的重大使命,堪称国家和军队的“第一形象”。

(仪仗队)

选拔条件的苛刻

正因如此,三军仪仗队的选拔标准极为严苛。

首先,来看外在条件。

男性候选人身高需严格控制在188厘米至192厘米之间,同时体型需匀称流畅,五官轮廓需兼具阳刚之气与端庄之美。

而女兵候选人同样面临 “高标准、严要求”,除了身高须达到173cm到178cm区间外,无论是优雅仪态还是精致面容,选拔标准均远超职业模特。

所以,用沉鱼落雁之容、潘安宋玉之貌来形容三军仪仗队的俊男美女,也同样毫不为过。

与此同时,三军仪仗队对部队成员的内在素养同样严苛至极。

队员需具备深厚的内在素养与卓越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在礼仪接待、文化交流等任务中展现涵养与风范。

而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是做到了 “演练虽苦必不敢疏训练,礼宾虽严必不敢降标准”:

军姿训练要求纹丝不动、如松挺立;正步走必须整齐划一、铿锵有力;面部表情需始终保持庄严自信、从容得体;佩刀训练需动作标准规范、气势如虹。

这些考核标准对普通人而言堪称不可能的任务,但对三军仪仗队来说却是基本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都说,仅三军仪仗队这五个字,便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的绝佳注脚。

而从1952年中国正式组建这支部队算起,这样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已经延续了七十余年的光阴,如果要从 1946 年的那一次救场来看,这段历史甚至更加长久。

这就像三军仪仗队一样,它从 “临时救场” 走向了 “国家名片”、从 “迎宾队列” 一跃成为了 “文化符号”,变的是每年迎来送往的外宾和服役的战士,不变的却始终是他们代表国家的坚定决心。

三军仪仗队不仅是外交场域的 “礼仪先锋”,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中华民族自信心的缩影。

正如那句评价所言:当三军仪仗队正步踏过红毯时,他们不仅是在执行任务,更是在书写一部用身体丈量的国家史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