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匏是什么?

推荐 03-16 阅读:2 评论:0

蛇匏石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都成坑山南面,因矿脉所在地山丘形似葫芦(“匏”),且古时多有毒蛇出没而得名,在蛇匏山坡砂砾层及山麓田地中埋藏有块度大小不一的纺锤形矿石,巨者可达数十公斤,细者仅以克计,以产地命名为“蛇匏石”,素有“窝泡”、“蛇卵”别称,意指矿石如蛇蛋般聚集一窝,在寿山石规范分类命名中,蛇匏石是都成坑亚类的一个品种名称,与都成坑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并称“四姐妹石”,《寿山石考》曰:洒金喷玉,意即好的蛇匏,色白带黄,微灵透如高山冻或金银田。

蛇匏石质地细润,与一般的都成坑石相比更显松嫩,部分优质品种通灵性接近田黄石,但纹理差异显著,主色为黄、白相间,亦有红、灰、黑等色,常见片状或块状纹理,偶含金沙地,掘性蛇匏石(俗称“蛇匏田”)肌理带蛇纹,多埋藏于山坡砂砾层或田地,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

因产量稀少且质地独特,蛇匏石在历史上常与都成坑石等并列,被视为寿山石中的珍品,上世纪30年代产出的蛇匏石为品质巅峰期,现存矿脉资源逐渐枯竭,市场流通量较少,“蛇匏田”品种,常被误认为田黄石,但田黄石具独特“萝卜纹”及石皮,而蛇匏石纹理更显松散,缺乏田黄的细腻光泽,一般都成坑石质地凝结,而蛇匏石则略松软,透明度略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