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楼是什么?
推荐
03-15
阅读:6
评论:0
尼姑楼石又名“来沽寮”,相传因产地位于古时尼姑庵附近而得名,它产于都成坑山旁,其矿脉与都成坑相连,属同一矿系,但石质特性与杜陵石存在一些差异。
它大多以黑色为基调,常伴有红、黄、蓝、灰、白等色交织,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红色纹路如玛瑙,黄色深沉似鹿目格石,黑色背景则类牛角冻,石质坚脆,微透明但通灵度逊于都成坑石,肌理中有时含白色不透明细点,状如碎花生米,俗称“花生糕”,部分含极细的棉纱纹或云絮状结构,无萝卜纹。
尼姑楼石早已绝矿,仅存少量库存流通于市场,历史上曾于1939年前后产出一批质地明净的精品,但块度多碎小,因产量低且开采难度大,尼姑楼石成为寿山石中“绝矿四姐妹”(与蛇匏、迷翠寮、都成坑石并称)之一,属寿山石中的山坑石,与都成坑石同源,但质地更坚脆,颜色更浓烈,都成坑石通灵度更高,且多为单一色或渐变色,有时以多色交织为特色,黑色基底尤为突出。
这个品类因颜色对比强烈,常被用于雕刻摆件或印章,如“螭虎杯”等题材,凸显其浓烈的视觉冲击力,小菜认为它在寿山石中算是比较少见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