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停!来华盛顿谈,给中国独一份优待,关税最高可降近100
随着中方对美反制再出“组合拳”后,近期特朗普的对华态度明显好了不少,甚至还公开扬言要“大幅下调”对中国征收的高额关税。
特朗普
在白宫接受采访时,特朗普更是呼吁中方到华盛顿谈判,若能和美国签一个“特殊协议”的话,还能给中国独一份的优待:关税最高可降近100%!
关税
那么,特兰普这番言论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呢?面对主动示弱的特朗普,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特朗普
自今年4月初以来,特朗普政府以《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为工具,对华关税政策层层加码:
4月8日将此前34%的“对等关税”提升至84%,10日进一步宣布加征至145%,15日甚至威胁最高税率达245%。
中国外交部
特朗普这种近乎“数字游戏”的操作,被我国外交部斥为“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的霸凌行为”。
特朗普
面对特朗普的加税威胁,中方则以系统性反制回应:4月9日宣布将美国商品关税从34%提高至84%,11日再调整至125%,并同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限制清单。
中方的这些措施直击美国军工和农业的命脉,与此同时,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强调,美方的单边主义“损人害己”,中方“不愿打但不怕打”。
然而,到了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受采访时,却一改此前对华强硬姿态。
特朗普声称若中国愿赴华盛顿签署“特殊协议”,美国可能将对华关税从当前的145%降至到约50%-65%这一税率区间,这意味着最高降低近100%。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但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可行性却充满争议,特朗普的“降税承诺”看似缓和,实则暗含条件。
他声称降税“取决于中国是否让步”,并强调“不会归零”,暗示所谓“特殊协议”需中方在科技、贸易逆差等领域妥协。
特朗普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延续了其惯用的“极限施压”逻辑。
并且特朗普所谓的“降税近100%”,看似对华释放了缓和信号,但实则暗藏玄机。
据《华尔街日报》曝料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将整体关税降至50%-65%,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分级征税”。
“分级征税”就是对所谓“非战略商品”如纺织品、家具征收35%关税,对半导体、电动车等“敏感商品”维持100%以上税率。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本质上是试图在降低民生压力的同时,继续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采访中多次提到“90个国家排队谈判”。
但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截至4月中旬,仅有12个国家与美国启动正式关税磋商,其中7个因无法接受“对等关税”条款而中断。
因此所谓“排队谈判”,不过是特朗普为营造“美国优先”假象而编织的话术。
面对美方极限施压,中国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商务部明确表态:任何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单边关税措施一日不取消,对话之门就一日不开。
商务部的这一立场与外交部“停止威胁讹诈”的表态形成呼应,彰显中方底线。
并且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关税政策非但未能孤立中国,反而加速全球“去美国化”。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关税战揭穿了“美国领导力”的皇帝新衣,世界正寻求不含霸权的合作范式。
中国以“精准打击+系统布局”展现战略韧性,而美国的“小院高墙”策略,在产业链深度与市场规模优势面前,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当特朗普还在为“90国排队谈判”自诩时,现实却是盟友排队访华、供应链加速东移。
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这场博弈终将证明:强权扭曲经济规律的行为,终将被时代巨轮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