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土地被不同领主瓜分,农民无法召集大规模力量故起义多数失败
虽然极少听说欧洲农民起义,但不代表他们日子过得就很好。举个例子,17世纪的法国,1662年,6000多名布洛涅地区的农民拿起武器造反,反抗沉重的税赋;1664年,贝阿恩地区也有6000多名农民造反,他们抵制要强行征收的盐税(这里本来免征盐税);1670年,朗格多克地区5000名农民反抗国王征税……
可以看出,欧洲也有起义。只不过都很快被镇压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世纪西欧最大特色,就是土地被大大小小的贵族所“瓜分”。农民分属于不同的领地内,伺候着不同的主子。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老板脾气不一样。
中世纪贵族管理领地内的农民,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农民要向领主交税,同时也受到领主的庇护。年老者、残疾人、病人、孤儿等等,领主都有义务去照顾。要是遇到个善良的主子,这些农民也就不想反抗了。所以,一时半会儿无法召集大规模的起义,几千人的规模战斗力太弱,根本成不了气候。
也有少数比较成气候的,比如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结果依然是惨败。
这次起义很有意思,大概就是说当时英国被法国打得大败,连吃败仗,各种憋屈。国王理查二世想翻盘,于是大肆征税,应对战争。结果,把英格兰农民惹毛了。
实话实说,当时的欧洲农民最烦的就是国王。为啥呢?他们一般要向三个大老板交税:领主、教会、国王。
给领主钱,是因为租种人家的地,而且老了领主还管饭,没啥说的;给教会钱(什一税),信仰问题,如果真遇到灾年了,修道院也会“施粥”,没问题;至于国王,没见着他一丁点好处,就知道派税官来收钱!所以,1381年英国农民受不了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25个郡(当时英国有40个郡)的农民——浩浩荡荡地杀向了伦敦。
理查二世当时也不得人心,农民起义军走到哪都很受欢迎,几乎没遇到啥阻拦,就进入了伦敦。理查二世被包围在了伦敦塔中,只能被迫接受和谈。
最初的谈判其实很顺利,起义领袖提出了一些不太过分的要求,比如赦免起义者,降低土地租金,废除农奴制等——理查二世一看,也不是啥过分的要求,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大多数起义者表示很满意,都回家种地了。但是,少数人留了下来,得寸进尺:他们要求废除领主贵族的特权,把教会的土地没收分给农民……
理查二世
这还了得?还没谈完,起义军领袖就被刺杀了。紧接着,国王和贵族开始血腥报复,几乎已经成功的起义,就这么失败了。
所以,欧洲农民起义几乎都很失败,他们要么力量太弱小,要么没有组织领导能力——基本上都慢慢发展为“匪帮”,住在森林里,沿路打劫勉强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