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72小时,印军强拆民房,巴铁求援信发往中国,王毅送出定心丸

军事 04-29 阅读:20 评论:0

印度对周边国家领土的步步蚕食,给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争议区居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

一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莫迪政府于2019年悍然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的高度自治权,并从其他地方“强制迁移”超80000人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此举竟然催生出了一个“克什米尔抵抗组织”,为今天印巴“不信任”,并爆发新一轮冲突提前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莫迪大肆推行“宗教治国”,对除印度教以外的教派进行大肆打压,引发了内部各党派、各宗教团体之间的空前撕裂。不夸张的说,如果莫迪不改变极端宗教政策,印控克什米尔20多人被极端组织枪杀的悲剧,未来也可能在印度其他地方上演。

据悉,在过去的72小时,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争夺战”持续升级。印度使用了轻重武器对靠近本国实控线的巴基斯坦哨所进行了攻击,巴方也用相似的手段进行了回应。双方共交手三次,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军警以“反恐为由”,对帕哈尔格姆镇进行了“政治清洗”,除抓捕可疑的人员外,还趁机强拆了多所民房。

分析指出,这应是印度借机发泄民粹情绪,转移内部矛盾的一般表现形式,因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结构十分复杂,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教徒“混居在一起”,印度通过常规手段很难识别谁是自己人,谁不是“自己人”,因此只能采取对“敌我无差别”的一刀切措施。

于巴基斯坦而言,印度这是打着“平乱”的旗号,趁机给自己上眼药而已。因为在4月22日恐袭事件爆发后,莫迪单方面遣返了多个在印巴基斯坦高级别人员;不仅如此,印度还擅自关闭了上游水电站和印巴边防检查站,给下游的巴基斯坦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怎么办?和印度发生战争,可能巴基斯坦不占有优势,但就此妥协,唯恐印度日后变本加厉,让印巴实控线永无宁日。情急之下,“巴铁”想到让中国“老大哥”替自己出头。巴财政部长奥朗则布4月26日公开向中方发“求援信”,希望中巴在本币互换额度300亿人民币的基础上额外增加100亿元,以帮助自己度过经济困境。

中方虽未对此给出明确性答复,但通过其他途径表达了支持,如王毅外长和巴基斯坦外长通话时就提到,就当前局势保持密切沟通;支持巴基斯坦在反恐方面的努力,呼吁印巴克制并就克什米尔事件展开公正调查;反对一些可能导致事态升级的行动……应当讲,中方给到巴基斯坦的定心丸正当其时,让巴基斯坦对于抵抗印度的“大国沙文主义”多了很多的自信。

那么问题来了,假设印度执意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甚至就此点燃“南亚次大陆”,那么中方作为和印巴同时接壤的国家,又该如何应对危局呢?其实中方可动用的办法很多,大家不必就此产生过多焦虑。

须知,印巴同为“拥核”国家,一旦爆发全面冲突不可想象。这种情况下,中方可以推动更多的和平力量斡旋印巴纷争,比如伊朗就提出充当调解人,帮印巴消除分歧,相信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制止印度冒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