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后罗瑞卿被提名为总参谋长,一度身兼13职

历史 08-02 阅读:87 评论:0

1955年,解放军举行了第一次授衔仪式,这次授衔仪式中,我军诞生了唯一一位公安军大将,他就是十大大将之一的罗瑞卿。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军设有公安军部队,而罗瑞卿担任了公安部部长,隶属于公安军建制,所以他被授予了公安军大将军衔。

罗瑞卿出生于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初九(1906年5月31日),四川南充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时期,罗瑞卿主要在家乡读书,他的外祖父略有家产,资助罗瑞卿读了中学,在民国十年(1921年)的时候,罗瑞卿升入了南充中学,在这里,罗瑞卿更系统地学习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并积极地参加爱国主义运动。而在一众的进步思想中,罗瑞卿最推崇马克思主义,他曾激情澎湃地对同学说:“当今的中国,唯有按照马氏的思想来才有出路!”但是在父母眼中,罗瑞卿的一言一行都是背叛“阶级”的举动,是一种罪莫大焉的离经叛道。因此,罗瑞卿为了进行爱国主义运动,为了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还经常与家里人发生争执。

1959年庐山会议后,罗瑞卿被提名为主管三军的总参谋长。他并非战将出身,能被推荐也是因为能力强,而且林彪对他很熟悉。

对于罗瑞卿被提名总参谋长,毛泽东对他有一个评价,就是“带刺儿”。如果说之前对罗瑞卿不了解,自他担任公安部长也有10年,成为身边的“大警卫”,多少还是清楚他的。

民国十七年(1928年),当时国民大革命已经破产,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两次政变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莫大的损失。这一年,罗瑞卿来到了上海,千辛万苦之下终于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其荣‍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罗瑞卿带领的闽西红军第五十九团已经有了一定的战斗力,这时候,来自党中央的命令传到了罗瑞卿的手中。

党中央要罗瑞卿率部与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四军一起入闽作战,在福建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不久后,罗瑞卿成功与毛泽东和朱德及红四军会合。毛泽东看罗瑞卿身形高大,眼睛深邃而有神,笑着问他:“你是北方人吗?河北的?还是山东的?”罗瑞卿对毛泽东可谓是久仰大名,早就非常钦慕毛泽东,他激动地回答道:“毛委员,我是四川南充人!”毛泽东笑吟吟地说:“都说川湘子弟身形矮壮,你却与我一般,骨架高大,我看啊,不如以后就叫你‘罗长子’好了!”罗瑞卿一听也笑了,说:“好啊,就叫长子,以后我就站在您身边,天塌下来,我为您顶着!”

罗瑞卿是红1军团出身,干过政治工作,保卫工作,军事教育工作等等。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一线战绩并不突出。解放战争时到晋察冀后,虽然一直担任政治工作,可一直在作战部队。

很多人不理解,罗瑞卿是如何被评为大将的呢?这跟他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有直接关系,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野战军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一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19兵团政委等职。职务上是相当于大战略区副职。那时候萧克、宋任穷、张宗逊也都是大战略区副职,他俩一开始也被选为大将人选。可是大将名额压缩后,俩人从名单中拿下。因为许光达不仅代表红2军团,还代表红二方面军、一野;二野有战功赫赫的陈赓等等,三野有粟裕,四野有谭政,就差华北军区了。按说萧克最合适,但萧克1949年调四野,因为调动频繁,或许失去了代表性了。

新中国成立前,罗瑞卿从前线调北京担任公安部长兼公安部队司令员。公安部队后改编为公安军属于五大军种之一,可惜在1957年被撤并。此后,他在军队就没有职务了。

1957年公安军被撤销,罗瑞卿的精力就主要放在公安部。直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他的重心就开始转向统管三军。

罗其荣‍

那年罗瑞卿担任了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本来这两个职务权力可大可小,像之前彭老总主管军委时凡事都亲力亲为,总长和秘书长就不太突出。但林彪继任为国防部长后,因为身体等一系列原因,很多事情都交由罗瑞卿去负责,罗瑞卿成了三军的实权负责人,其他职务也在不断叠加。往后几年,罗瑞卿兼任了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任等13个职务,这些职务都在实权部门中!

1959年,要说大将的情况,也就罗瑞卿最合适了。粟裕、黄克诚已经成过去式了,徐海东、陈赓、张云逸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谭政是总政部主任,剩下只有萧劲光、王树声、许光达与他竞争。

从能力上、从熟悉程度上来说,林彪对罗瑞卿是非常了解,两人在红1军团一个是军团长,一个是保卫局长;抗战前一个是抗大校长,一个是教育长。

上级虽然对他的评价“带刺儿”,只是做事风格上有些“强势”,并没有否定能力不行。在担任公安部长10年里,每次毛泽东外出身边总是有他的影子,安保工作事无巨细,心细如发。也正因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危,有时候工作还是要“带刺儿”一些,因为他的安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国家。

既然推荐他的人都不担心,毛泽东也没有可说的,欣然同意了。

从1959年到1964年,是罗瑞卿政治上的上升期,职务不断叠加,不仅担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而且还是书记处书记,副总理,国防工业办主任等等身兼13职。他的实际权力已经超过了很多老帅,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林彪身体有恙,向贺老总汇报。当时军委副主席3位,分别是林、贺、聂。其他老帅只负责一个领域工作,如叶帅负责学术,罗帅负责政治、民兵工作,刘帅抓军事教育等。

罗其荣‍

1965年,随着罗瑞卿受到冲击,叶帅接替他军委秘书长的工作,负责日常工作。

当时聂帅、徐帅、陈老总、叶帅等老帅基本都只管理着一个领域,罗瑞卿却负责了三军。老帅们的许多工作还需要罗瑞卿支持才能推动得下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罗瑞卿跟一些老帅都发生过矛盾,主要是跟林彪,又不仅仅是跟林彪。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的林彪因为在战争年代功劳显著,成为了毛泽东钦点的接班人,所谓居功自傲,在林彪的身上算是展现了个淋漓尽致。因为他居然抨击起了罗瑞卿,揣度其对党不忠诚,对国家不忠诚。可这样的栽赃在罗瑞卿的身上根本就是不成立的,自打有独立的意识之后,罗瑞卿就立志做一名清官,一名好官。

罗瑞卿志向是如此,行为也是如此,但是自古“谄谀易合,正直难亲”。林彪却不管不顾,一直将不忠的破帽子扣在他的头上。

在1966年初,他的生命中出现了转折点,一个令人窒息的转折。

罗其荣‍

免去多个职务后,罗瑞卿的生活变得极为艰难。他失去了权力和影响力,仿佛从高峰跌入深渊。政治压力笼罩着他,他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被遗忘在政治的边缘。

上海会议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悬崖。在那个重要的会议上,他并未被邀请参加。这是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也是对他在权力体系中地位的有力否定。在这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坚韧和决心。1965年年底,在上海会议上,林彪“四大金刚”的吴法宪、李作鹏等人开始进攻罗瑞卿,同时,叶群也加入到批判罗瑞卿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下,罗瑞卿被撤销了一切军队职务,仅仅保留了国务院副总理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

罗瑞卿并未就此屈服。他知道,要恢复自己的声誉和地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于是,他开始尝试为自己辩护,试图在政治舞台上重新找回立足之地。然而,这并不容易。那个时代,政治风云瞬息万变,权谋交织,他的辩护努力并未取得多大效果。

邓先圣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永远在黑暗中困住一个人。1974年,邓小平,一个曾经的盟友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他看到了罗瑞卿的价值,看到了这位曾经的军事天才,不应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于是,邓小平重新赋予罗瑞卿新的使命。1975年的罗瑞卿恢复工作,虽然担任闲职军委顾问,可他对工作非常认真,到基层视察调研,掌握军队目前的情况。

邓小平重用了罗瑞卿,任命他为军委秘书长,合作进行军队整顿工作。这个时刻是罗瑞卿生命中的一丝曙光,是他的复兴之始。尽管曾一度被抛弃,尽管曾一度失去了一切,但他的坚韧和忠诚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的才华和智慧再次受到尊重。1977年再次重返一线任军委秘书长,继续为平反工作大刀阔斧改革。

奈何世事无常,就在罗瑞卿准备治好腿伤后大干一场时,罗瑞卿前往联邦德国接受一次腿部手术,这是一次为了恢复健康的尝试。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78年8月3日,在手术台上,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夺走了他的生命,他不幸地离世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离世引发了国内的深切哀悼,尤其是邓小平感到了极度的遗憾。邓小平,曾经是他的盟友,后来成为了他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他知道,罗瑞卿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离世是中国的一大损失。

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罗瑞卿的传奇人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时光的深处。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是伟大的领袖也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坚守原则和信念始终是最重要的。

罗其荣‍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坎坷与荣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永恒的谜团,一个灿烂的星辰。

罗瑞卿的命运教导人们,伟大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成功并不总是伴随着荣耀。他曾是中国革命的猛将,但也曾是政治风暴的牺牲品。他的坚韧和忠诚是他生命中最闪亮的财富,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