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为什么带不动主流相声圈?
当62岁的冯巩带着招牌式笑容说出"我想死你们了"时,谁也没想到这位春晚常青树接手的会是相声界最烫手的山芋。
2023年他执掌中国曲协时,观众都盼着能重现八十年代《虎年谈虎》的辉煌,可转眼一年多过去,人们发现这位"想死你们"的老艺术家,可能真快被现实愁死了。
在曲协办公室积灰的文件堆里,躺着冯巩精心设计的改革方案。
他想让相声演员回归小剧场磨练基本功,结果非遗相声大会上,某位老艺术家把三十年前的段子原封不动搬上台,台下观众憋笑憋得直掐大腿。
当他试图邀请郭德纲参加曲协活动缓和矛盾时,德云社粉丝的留言区瞬间炸锅:"放过我们老郭吧!"
细看冯巩手中的"问题大礼包",倒真有几分黑色幽默。
姜昆留下的五位"宝藏男孩"堪称行走的段子素材库:戴志诚与师叔前妻的婚事让伦理哏照进现实,冯巩巡演带他出场时,观众席总会默契响起"你师婶还好吗"的问候。
李金斗守着"一级演员"职称当尚方宝剑,把考核改革提案压在文件堆最底层;苗阜带着《满腹经纶》的余威下乡演出,被老乡调侃"经纶用完了该补货了"。
最绝的是陈寒柏,这位连认五位干爹的行为艺术家,硬是把"反三俗"变成了行为艺术展。
不过要说最让冯巩头疼的,还得是温水煮青蛙的体制顽疾。
某院团演员捧着铁饭碗十年没更新段子库,工资条倒是月月准时到账。
冯巩提议工资与票房挂钩那天,会议室沉默得能听见文件袋落灰的声音——老艺术家们集体开启"静音模式",转头却在职称评定会上争得面红耳赤。
这画面像极了相声段子里的"打灯谜",谜底却是现实的荒诞。
但冯氏幽默从不会坐以待毙。
当剧场路线遇阻,他转身带着贾玲、岳云鹏玩起影视跨界,虽然《幸福马上来》的票房让制片方笑不出来,但短视频账号里那个系着围裙教做菜的"冯大厨",愣是把560万粉丝变成了自来水。
65岁的他戴着老花镜学直播术语的样子,倒比某些年轻演员的段子更鲜活。
有人说冯巩像拿着痒痒挠对抗风车的堂吉诃德,可仔细看他那些"曲线救国"的尝试,何尝不是在给传统艺术找新出口?
当他在抖音晒孙子视频时,评论区飘过的"冯爷爷好"背后,可能正坐着未来潜在的相声观众。
力推的新人李丁虽然被德云社新人抢了风头,但至少让人记起主流圈还有新鲜血液在流动。
这场改革马拉松跑到今天,冯巩或许还没找到破局密码,但他至少教会我们:当老艺术家放下身段玩转新媒体,当非遗相声开始尝试与Z世代对话,改变已经在看不见的地方发生。
就像他每次谢幕时说的那句"想死你们了",或许某天观众真的会被这份真诚打动,重新推开剧场的大门。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冯巩作为相声界的资深艺术家,深知这一点,并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相声。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
冯巩面临的不仅是体制内的阻力,还有来自观众和市场的变化。
年轻一代的观众更倾向于快节奏、幽默感强的娱乐形式,而传统的相声表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铺垫和积累。
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吸引年轻观众,是冯巩和整个相声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相声演员的培养和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师徒制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相声界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冯巩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尝试,他力推的新人李丁虽然目前还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但至少为相声界注入了新鲜血液。
冯巩的改革尝试冯巩的改革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试图让相声演员回归小剧场,通过不断的演出磨练基本功。
然而,这一尝试遇到了来自体制内的阻力,许多老艺术家不愿意改变现状,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其次,冯巩尝试通过影视跨界来扩大相声的影响力。
他带着贾玲、岳云鹏等年轻演员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虽然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让更多人了解了相声这一艺术形式。
最后,冯巩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与观众互动。
他在抖音上的"冯大厨"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吸引了大量粉丝。
这种尝试不仅让冯巩本人保持了较高的曝光率,也为相声艺术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
结语冯巩的改革尝试虽然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但他的努力和坚持值得肯定。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新时代保持活力,是每一个相声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冯巩的尝试为相声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虽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相声艺术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就像冯巩每次谢幕时说的那句"想死你们了",或许某天观众真的会被这份真诚打动,重新推开剧场的大门。
相声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