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尊敬,95岁高龄的屠呦呦当选2025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尴尬
2025年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新晋院士名单。从公布的名单看,一共有120位院士以及30位外籍院士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誉。
美国院士仅是对科研人员科研成就的尊敬,没有其它的花花草草福利在里面;这是与我国院士的一个区别!
在30位外籍院士中,粗略统计华裔约有11人当选。他们主要是来自武汉大学的金海翎(Jin, Hailing)、北京大学的刘军(Liu, Jun S)与屠呦呦、华中科技大学的沈康(Shen, Ka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范汕洄(Fan, Shanhui)、湖南农业大学的周集中(Zhou, Jizhong)与刘建国(Liu, Jianguo (Jack))、浙江大学的林芳华(Lin, Fang-Hua)等等高校的校友。
今年当选的美国华裔外籍院士中,很多人是在生医领域,物质领域的科学家偏少,这与我们国内的科研情况大致差不多。在CNS论文数量上,我国也是生医占据大多数,物质类论文明显偏少!
在今年的名单中,我们看见了已经95岁高龄的屠呦呦在列;她的当选也让其人生得到圆满,在暮年之际也有俩“院士”荣誉加身,是对她科研贡献最大的尊敬!
屠呦呦生于1930年,世界知名药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是我们本土培养的唯一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她发现的新化合物青蒿素,为人类研制抗疟药物开拓了新的方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s)在得到广泛使用,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由此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在2025年获得了美国外籍院士荣誉,出发点也是奖励她在抗疟药物开发上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实际是诺奖后对屠呦呦的再次认可与尊敬。
在屠呦呦诸多荣誉中,很多人发现她独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荣誉,以屠呦呦的科研贡献,没有资格获得院士荣誉吗?
屠呦呦团队在1972发明青蒿素,1973年应用到抗疟治疗上,效果非常好。由于贡献突出,1978年她领导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研究组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7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就以上两个奖项,就是在现在也足可以获得院士荣誉的;不过屠呦呦至今未获得院士荣誉,为什么呢?
现在的说法是屠呦呦年龄偏大,错过增选院士的年龄了;但是在她年龄合适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当选院士呢?个中情况只要“当事人”知道;传说是屠呦呦不会人情世故,错过了“院士”!
在202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了95岁高龄的屠呦呦外籍院士荣誉,让她人生圆满了,这个时候最尴尬的非中国科学院莫属了,人家可以授予,你为什么不可能呢?
屠呦呦当年美国外籍院士,势必会引来院士增选公平性的大讨论,中科院会如何看呢?估计还是会“沉默”应对!
网友评论
-
2025-04-30 21:27:25
热烈祝贺
-
2025-04-30 20:50:39
我们学校教授家里公司一年都随便挣个上千万,你难道忘了疫情那些专家院士家里捞连多少走了嘛
-
2025-04-30 23:43:15
平行院士是有严格标准和年龄限制的,难道仅仅就因为一个外国的奖项就要否定我们几十年来的选拔标准?
-
2025-04-30 21:30:40
首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比院士贵重得多,奖励重得多。其次屠老在年龄合适的时候确实达不到条件,你可以说评选机制僵化,没有重视她的成果,但是医疗系统大成果那么多,我们今天一个个享受到的都是,她的成果主要大规模运用于非洲,退一万步说,她成果国内的推广范围也没宝塔糖多,宝塔糖之父院士了吗?那个年代可歌可泣的成果和事件很多很多,她不是得了国家二等奖吗,就是对她们团队的奖励了,国二之后只有十一年冲院士,怎么算都不太够的。最后别管院士评选怎么样,反正规则定了,如果为此随意更改,反而又是另一种不公平,因此在院士评选工作中坚持原则也是有道理的,唯一遗憾的是国内没有荣誉院士这种说法,不然实至名归。美国这种只是头衔,只有名没有利,不用考虑太多,国内也应该搞类似板块。不过说到底院士有很多,国家最高科技奖少得多,拿了更高更好的,就没必要揪着低一级的没拿到反复说了,就好像你都北大清华大学毕业了,人家评论你的成绩还老在那说你没考上当地重点高中来说你成绩不好或者教育不公平之类的,也没意思啊,你自己也不会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