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超千人被审查 多所名校翻旧帐!
最近一则令人焦虑的消息,迅速在留学圈刷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针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启动了大规模的材料审查(Qualification Check,简称QC)行动。
据称,此次被调查的中国学生人数超过上千人——而曼大在读的中国留学生总数约为8000人,这意味着,平均每8人中就有1人“中招”。

所谓的Qualification Check,其实是英国高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成绩单、语言成绩、学历背景、实习证明等资料进行逐项核查。
这在程序上并不新鲜,但本轮审查的密度和严厉程度,让人不禁后背发凉。很多学生表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收到了学校的邮件,要求补充大量材料、回答具体问题,有人甚至被要求配合调查与听证程序。
有人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曾经通过中介“润色”过的申请,竟可能已经涉嫌造假。
从此次曼大的部分调查结果来看,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比比皆是:
1、有学生提交的本科学历信息,与学信网完全不符;
2、有成绩单盖章信息涉嫌PS伪造;
3、有学生甚至提交了来自“早已关门”的学校的成绩;
4、还有人被发现从未出国,却声称自己拥有海外本科学历。
超过九成涉事学生声称“自己并不知情”,甚至连父母都蒙在鼓里。他们大多通过不良中介办理申请,对方承诺“内部渠道保录”,收取数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的服务费,而所谓的“背景提升”“资料优化”,却很可能就是伪造材料。

英国高校对学术诚信的态度向来严肃,任何涉及资料造假的行为,一旦坐实,后果极其严重:
1、学术层面:被开除、学籍作废、终身不得再次申请英国高校;
2、法律层面:签证取消、最长10年内不得入境英国;
3、职业层面:一旦有不良记录,在未来的移民、求职过程中将处处受限;
4、社会层面:家族声誉、社交圈影响难以挽回。
曼彻斯特大学的这场“风暴”并不是孤例。早在去年,帝国理工学院便展开了类似的调查,涉及150多名中国留学生;伦敦政经学院、UCL、KCL、爱丁堡大学等英国顶尖高校也都陆续启动了QC程序。
而澳洲方面,《悉尼晨锋报》曾披露,仅悉尼大学近几年严重学术作弊案件增长十倍,新南威尔士大学曾因造假问题开除过54名国际学生,大多来自商科背景。

对于已经收到QC调查邮件,且明确知晓材料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止损也许是当下唯一可行的选择:
1、主动联系学校提出退学,理由以“个人原因”为宜;
2、及时联系移民局撤销签证记录,以免被列入“黑名单”;
3、保留好退学证明,以备后续转学使用;
4、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不再轻信所谓的“捷径”。
这场风波,是一次教育行业的“大清洗”,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拷问。对学生而言,这是一记警钟;对家长而言,更应警惕花高价却掉进“高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