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国军头号悍将?比胡琏狡猾,比张灵甫难打,善终活了近百岁

历史 04-30 阅读:21 评论:0

1946年,胡宗南在西北率领20多万的嫡系中央军,疯狂围剿我陕北根据地。对此,兵力只有数万的彭老总,不屑一顾的评价他:“志大才疏”、“就是一团长”。

果然,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的胡宗南,却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败仗连连。但胡宗南的手下,却有一员悍将,不但数次救他于危难,竟然还让我军在西北蒙受过重大损失。以至于彭老总跺脚大骂:“这个打不死的钟松!”

钟松如此勇猛,结局如何呢?

智勇双全一悍将

1900年,钟松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虽然是农民家庭,但他的父亲钟时光,很重视教育,让两个儿子,全部上学读书。

从浙江省的第11师范学校毕业后,钟松回到家乡,在家里附近的一所村小,当了老师。

正值青春年华,钟松不甘心一直窝在一所小学校里,何况乱世之中,到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1924年,听说黄埔军校在广州建校招生,他便立刻辞了工作,不远千里去参加考试。

黄埔军校

黄埔一期,这是蒋介石的“创业班底”,很受他重视。钟松这次,一举通过,顺利成为黄埔一期的学员,还和胡宗南成为同班同学。

但入学没多久,钟松就遭遇了一次生死大劫。

原来,钟松是感染了伤寒,高烧不退动弹不得,很是严重。同学抬他去看校医,校医竟然说没救了让送去太平间。

好在他还有一个老乡张树青一起来读书,新入校觉得孤独时常找他玩耍,没想到这一次,竟在太平间里找到他。张树青发现他还有气,就把他带出来救治,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

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由于他生病耽误的时间太长,就被留级了,被编入黄埔二期,学习的是炮兵技术。

钟松

当时,正是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有不少我党同志,钟松受到影响,便加入了我党。中山舰事件后,钟松发现风向不对,便选择退党,加入了敌人的阵营。

钟松毕业后,接连了参加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以及针对我红军的几次围剿战役,因为战功,升为上校旅长。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在此战中,钟松率部参与守卫最后一道门户--------南天门。

南天门战斗,是长城抗战中,历时最长投入兵力最多的两场战斗之一。在372高地与425高地,他们与日军血战了数日,钟松巧妙利用地形修筑阵地工事,达到了一夫当关的效果,使战士们的伤亡率降到了最低,还使日军受到了沉重打击。这一战后,他就升为了少将旅长。

在整个抗战时期,钟松的表现都非常出类拔萃,这期间,他还做了一件令人无比钦佩的事情。

那是1937年的8月9日,下午5点多。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中尉大山勇夫,故意找茬,带着一名士兵,就硬闯我虹桥机场。

被警告后不撤退,当时第659团第1营有一名士兵,便将他们给击毙了。

已经全面开战,这打死不是应该的吗。但日军却以此做文章,提出各种要求,还要枪毙第1营的营长李秀岭。陆军总长何应钦,向钟松下出枪决李秀岭的命令,被钟松霸气的断然拒绝了。

一天以后,钟松便率部,投入了淞沪抗战,因此,他也算是打响了淞沪抗战的第一枪。

在淞沪会战中,第61师伤亡惨重,人数只剩下一个团了,师长杨步飞被撤了职。若再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来力挽狂澜,第61师恐怕连番号都要保不住,在这种情况下,钟松被调来当了师长。

第61师,在钟松的手下开始所向披靡,参加了许多战役。兰封会战中,他率部穷追土肥原师团,还下令要活捉,把土肥原吓够呛。兰封会战最终惨败,不少将领被撤的撤杀的杀,钟松却获得了华胄纪念勋章。

在抗战中,钟松有不胜枚举的辉煌战绩,最亮眼的,要数滇西抗战,这一次,他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如此悍将,自然引人注目,其中也不乏嫉妒的目光---------

钟松

战功卓著遭弃用

滇西战役以后,有一个老同学注意到了钟松,他便是胡宗南。

在一众的黄埔学生中,胡宗南最是得意,身上挂着许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上将军衔等,妥妥的天子第一得意门生。此时,胡宗南已经是第1战区的司令长官了。

为了将钟松收为己用,胡宗南调钟松做了36军的军长,负责执行西北的封锁线守备任务。抗战胜利后,胡宗南将36军又改编为第36“特种师”,有3万多官兵。就此时来看,胡宗南对他还比较器重,毕竟手下打了胜仗,军功也有他的一大半。

胡宗南

解放战争开始后,钟松自然也率部加入进来。

我军擅长围点打援战术,常令蒋系闻风丧胆。上面下了救援命令,去了就中埋伏,不去那个“点”就被打掉,还是要被问责。

因为胡宗南这个上司的指挥水平不太行,这种左右为难的事情,钟松开始经常遇上。

1947年7月,西野两个纵队攻打榆林,榆林守将邓宝珊,就被包围陷入了危境。于是,胡宗南派钟松前去支援解围。

既然是围点打“援”,我军自然早就布下天罗地网路上等着援军到来。结果狡猾的钟松,他一反蒋军部队的以往作风,不坐汽车不走大路,三天后,他的部队从沙漠里突然冲出来,差点把我军包了饺子。围了好长时间,被他轻松弄报废。

钟松

钟松这一次救援做的很漂亮,但上司胡宗南并不高兴,因为没有按他的部署行事。有能力又不听话,明显以后不好控制,于是他不顾36师人困马乏,下令让他们去追击西野。

因为上次胡宗南不高兴,向蒋介石打报告说他“不执行作战部署,影响全局”,所以这一次,钟松只能硬着头皮上,哪怕明知道又要中“诱敌之计”。

按照胡宗南的部署,钟松果然中计,在沙家店地区,折了两个团6000多将士,连他自己都差点被报销了。

钟松一肚子的火,结果回来,胡宗南不但不认账,还把过错都推到他身上,劈头盖脸便是一通问责。将在外,君命都能有所不受,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变通,不是你的错又是谁的呢?

上次错在不听话,这次错在太听话。

之后,虽然胡宗南屡屡失误中计,但钟松也还算应对巧妙。

1947年10月,我军二打运城。钟松在救援时,毫发无损的便解了运城之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成功化解我军的“围点打援”了,因此名声大噪。

1948年4月的西府陇东战役,西野远离陕北根据地,想要攻取胡宗南的后勤基地宝鸡。

西府,乃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平原地区,若是马家军参与进来,将会非常危险,因此需要速战速决。这一次,钟松又敏锐的察觉到了战机,他一反谨小慎微的作风,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尾随西野来回猛冲,致使我军蒙受了巨大损失。

钟松很能干,悍勇且狡猾,但可惜他头上有个草包又爱嫉妒小心眼的上司。

1848年8月,仅仅四个月后,胡宗南就又上了彭老总的当。他把钟松派去冯原镇一线,结果36师在那里被包了饺子。

整日给胡当救兵,钟松终于也求救一次,结果胡宗南却不派救兵,还指责他,附近根本没有西野主力,你就是瞎咋呼。

彭老总

这一次,36师几乎全军覆没。钟松又一次死里逃生,想到死去的那些将士,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当众指责胡宗南瞎指挥,还拍了桌子。

这么大的损失,胡宗南正想找他背锅呢。钟松这一闹,胡宗南便顺势扣盆子,把失败归结为他擅自行动不听部署,当场就撸了官,下了“撤职留任”的处分。

就这样,一代悍将沦为弃子。我军打不死的钟松,被敌人自己搞垮了。而搞垮了钟松,胡宗南从此也一败涂地,再没打过胜仗。

担任了几年闲职后,钟松旅居国外,1995年病逝于荷兰,享年95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