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币涨幅400%后:那些买币的人都怎么样了?

职场 04-07 阅读:23 评论:0

春节后见了个朋友,她可不开心,原因是赚了200万。

为了便于故事梳理,暂时就称我这个朋友为T吧。

春节前后,特朗普上台发了一个叫TRUMP币(我平时不关注,没记错的话是这个名字)的虚拟货币。

发币之前,部分人得到了消息,恰好T的朋友在美国就跟她说了这件事。

T的朋友自己买了50万美金的TRUMP币,涨到了一个亿人民币,套现了五千万。

T当时想买十万美金,但T的另一个朋友劝她,少买点,万一亏了呢。T一犹豫,最后只买了两万美金,结果只赚了200万。

T就特别懊恼,觉得自己错失了人生最重要的机会,损失了好几千万,以至于阻拦T投资的朋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跟T说话。

T表示,如果自己没上这盘(没机会)赚到这个钱,倒是不会懊恼。主要是已经摸到边了,但又没得到,真的很难受。

这感觉就像一个人,每个月都去澳门玩两把,每次都输了,最后有一次心想梭哈算了,结果旁边有人劝了一下,最后听了。

可是打开牌一看,同花顺,错失了翻身的机会,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再遇到这么好的牌。

其实我有好几次在币圈赚过钱,也错失了两次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

2008年,有人找我挖比特币,那时我还在修手机,拒绝了,因为我压根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

2013年,因要参与某个项目,购买了2000个比特币,600买的,但涨到800时,我觉得赚得不少,就给卖了。

2015年,听说比特币能赚钱,以3200买的,3600又卖了。

2017年,因为一些其他需求,买了一万多个以太坊,当时100多块一枚,后来账户剩余一千个,就丢在那里忘了。

等我再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涨到一万块了,也就是说账户上有了一千多万。心里想着反正也是摆件,博一把大的吧,于是我投了当时的十大天王币。结果,项目方跑路,啥都没了。

从那以后,我对虚拟货币就不怎么关注了,剩下的比特币还在里面。后来破产后陆续提现用于生活开支,前几天,操盘手跟我说,我的比特币也快亏没了。

其实头些年,我还会懊恼自己错失了好几次突破百倍财富量级的机会,但现在我没有这种心态了,因为那确实不是我的,跟运气没关系,跟自己的选择有关。

以我的水平,不可能等到比特币涨到五十万再卖,反正我不相信,所以也没能拿住。

所以看起来好像有赚钱的机会,但实际上,我并不可能赚到那份钱。与T聊天,又让我想起了过往的经历,随便讲讲。

PART 01

到底什么钱才是自己的?

我赔过很多次钱,也经常思考什么钱才是自己的。踏实赚来的才是自己的,投机倒把的不是。那什么是踏实赚来的呢?

赚到兜里的是自己的,账面的浮盈不是。那什么又是装到兜里的呢?放到自己银行卡上也可能被花掉,投资亏掉。

这么说来,好像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但又总觉得不太对,所以不作定义。

PART 02

人对钱是不理性的

早些年,我纵横金融市场,有过意气风发时,也有过低谷落魄时。

后来结合这段经历,我也看了一些书,研究了行为经济学,包括但不限于《赌客信条》《韭菜的自我修养》《思考,快与慢》《骗局之王》。

最终发现了一个悲哀的事实,我就是韭菜的命运,甚至永远摆脱不了(我认为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因为我要的不是钱,要的是追涨杀跌、任性本能带来的快感。

就比如说,明明赚了两百万,还是难受,因为赚得少了。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已经超越了99%的人,但依旧不开心。

比如我们买差不多的东西,标价一百不讲价,我不想买,但标价一千,砍价到二百,最终开心地买走了,结果却多花了一百元。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足以证明:人对金钱和物品的决策,常常被心理所有权所扭曲,背离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明明赚了两百万,还是不开心,甚至比不赚钱更难受的原因。

其实人要的不是更多的钱,而是综合对比后的满意,更满意,极致满意。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大部分人不适合金融厮杀。

发现这一点后,我就改行了,踏踏实实卖货去了,因为我发现我很难摆脱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但我可以拒绝,非理性风险场(比如暴力投资项目)。

PART 03

佛教中的“空性”

就拿T春节买币这件事来说,它没有固定属性,没有好坏,不会让人开心,也不会让人难过。

如果你觉得这二百万是白捡的,那你就是开心的;如果你觉得这个行为让你少赚了,那你就会难过。

最终决定感受的从来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人的看法,万法皆空,人即是空。我想这就是佛教能超脱的意义。

PART 04

说在最后

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通常强于对同等收益的愉悦感受。

我之所以难受,是觉得如果我不卖掉那些比特币,我能赚上百亿;现在没赚到,是一种损失。

之所以现在平和了,是因为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我从来没赚到过,所以那不是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