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摊牌军费告急,欧洲成最后输血管道

国际 03-30 阅读:27 评论:0

基辅总统府近日传出一则震动西方世界的声明,泽连斯基在闭门会议中坦言:"当前每日军费支出已达1.3亿美元,国库资金仅够维持三个月作战。"这番表态将乌克兰的财政危机具象化为精确数字,也揭开了西方援乌联盟的深层裂痕。

欧盟委员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对乌军事援助同比下降47%,原定500亿欧元的四年期援助计划因匈牙利等国反对陷入僵局。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言:"欧洲纳税人需要看到明确的战略回报。"这种态度在布鲁塞尔颇具代表性,27个成员国中已有9国暂停新的援乌预算审批。

前线的严峻形势加剧了资金危机。哈尔科夫方向某机械化旅指挥官向《卫报》透露,其部队反坦克导弹库存较去年同期减少72%,155毫米炮弹日均配给量从30发锐减至8发。这种窘迫在战场数据中得到印证,俄罗斯国防部宣称已控制顿涅茨克州87%区域,乌军被迫在阿夫杰耶夫卡等战略要地转入守势。

黑海临时停火协议成为当前唯一亮点。根据伊斯坦布尔谈判备忘录,双方承诺停止攻击对方能源设施,并保证敖德萨与新罗西斯克港的商船安全。但协议生效48小时内,俄方指控乌军无人机袭击别尔哥罗德炼油厂,基辅则出示卫星图像证明俄军仍在敖德萨外海布设水雷。这种"签约即违约"的循环,暴露出双方严重缺乏战略互信。

欧洲内部矛盾在军援问题上显露无遗。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20亿欧元新军援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公开质疑:"这些装备真能改变战场平衡?"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指出,欧洲库存的S-300防空系统已移交83%,豹2坦克交付率不足六成,军火库空虚制约着后续援助能力。

美国政治僵局加剧了基辅的困境。国会搁置的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导致"海马斯"火箭炮配件供应中断,据五角大楼流出的备忘录显示,乌军现役装备完好率已跌破65%。这种背景下,韩国提供的10万发155毫米炮弹和日本承诺的扫雷设备,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呼吁"为长期战争做好准备"时,基辅街头悄然出现征兵办延长办公时间的告示。战事第685天,乌克兰正经历着战争经济学最残酷的考验,每天消耗的不仅是弹药,更是整个国家的未来。这场21世纪最持久的军事对抗,或许正逼近决定性的临界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