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爆炸案二审|警惕多巴胺 追逐内啡肽
2025年大年初三,邯郸麦田的纸钱灰烬中,一场预谋已久的爆炸让三个年轻生命戛然而止。58岁的王某东因0.8亩宅基地纠纷,耗时7个月将烟花火药改装成3公斤TNT当量的爆炸装置,埋入亲弟坟茔。当三名侄女跪拜焚纸时,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这场惨案揭示的不仅是土地争夺的愚昧,更是低维认知者被多巴胺奴役的极端写照:为争夺眼前利益,甘愿押上三代亲情与余生自由。手机浏览记录显示,王某东案发前日均观看暴力短视频127条,算法不断强化其攻击性思维。
神经学家指出,持续的多巴胺刺激使他的大脑杏仁核增大14%,0.8亩土地在畸变认知中被扭曲为尊严战场。这种被即时快感劫持的“认知返祖”现象,在华北农村土地纠纷命案中占比高达65%,当事人平均教育年限仅6.3年。
人们常说一旦染上赌博,就戒不了,因为他需要戒的不是赌博,而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关“快乐”的激素,它很常见,吃一颗糖可以获得多巴胺,喝一瓶可乐或一杯酒,抽一支烟等都能感到多巴胺带来的快乐,通常它很友好,但警惕多巴胺陷阱,别做多巴胺的奴隶。
逗笑、玩牌、追剧、刷视频、玩游戏等等都能即刻获得多巴胺的短暂愉悦,作为休闲放松无可厚非,可是很多人沉浸在各种娱乐、游戏和感官刺激中,渐渐依赖这种虚拟的刺激,不自觉地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变得认知判断退化、思想脱节、害人不浅。
五年级童童的瞳孔倒映着游戏角色的刀光剑影。每3秒一次的胜利奖励,让他的多巴胺浪涌持续冲刷未发育完全的前额叶。数据显示,12岁以下儿童日均游戏时长突破2.8小时,前额叶发育滞后者较五年前激增43%。这些孩子正以未来20%的认知潜力为代价,兑换此刻的虚拟快感。
午后办公室,白领小美第十次打开奶茶外卖APP。高糖饮料刺激的多巴胺,让她暂时忘却KPI的压力。某疾控中心报告显示,含糖饮料消费者抑郁风险高出37%,但下单瞬间的快感如同电子吗啡,让2000万都市青年在工位上续命。
当一些人沉沦在多巴胺陷阱里无法自拔时,觉醒群体早已对内啡肽奋起直追。清晨公园的跑道上,投下了我奔跑前进的身影,35+的我每次完成10公里跑后,都能感到内啡肽如暖流漫过全身,自豪之余,奖励自己一杯松+目康,欣赏着眼前的鸟语花香,不仅眼睛更加清澈明亮,头脑也更清晰了。
不同于多巴胺的稍纵即逝,内啡肽是文火慢炖的老汤,越熬越醇厚。40+的李总在戒断手机瘾180天后,终于读懂《资本论》。他曾在深夜刷屏到颈椎变形,如今在桔梗百合代用茶的馨香中重获深度思考的能力。神经可塑性研究证明,戒断多巴胺刺激6个月,大脑决策功能可恢复至青年水平。
那些在健身房雕刻时光的中年人,在书卷中重构认知的觉醒者,正用行动证明——最高级的快乐永远生长在延迟满足的土壤里。当我们跳出多巴胺陷阱,方能看见内啡肽指引的璀璨星空。那里闪耀的,才是文明真正的未来。
躺平追剧 → 多巴胺的短暂烟花
晨起运动 → 内啡肽的持久星光
坚持阅读 → 认知进化的密钥
沉迷牌桌 → 快乐债台的垒砌
你的选择,正在书写命运的基因代码。
——分界线——
|青儿姐的茶语人生|
昨日皆是过往/眼见皆是余生/前半生悦人/后半生悦己
一个爱传统文化、爱喝养生茶、爱吐槽、爱八卦的路人甲
欢迎关注,下期见
特别支持:青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