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一类自招全解析,录取流程及数据分析
一类自招报名条件
自主招生就是学校拿出一部分名额,由学校考核,选拔出符合学校特色发展方向的学生。自主招生类别分为一类和二类。
自主招生一类计划:主要招收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或认同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发展要求(含理工、人文社科等)的学生。
自主招生二类计划:主要招收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或符合体育、艺术术科发展方向的学生。
2024年中考自主招生报考条件:符合深圳市中考划线录取资格,在理工科技、人文社科方面具有突出潜质或有艺术、体育专长的本市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
报名范围限定在本市,且是应届生。
自招录取情况
2024年中考,深圳开展一类自主招生高中学校共73所,其中30所公办高中采用原招生模式,合计2473个名额。43所公办高中采用新招生模式,合计1833个名额。
对比之下,2023年深圳共有58所公办高中开展一类自主招生,合计3361个名额,24年的名额有所增长。
2024年相比2023年,增加了15所学校,增长率25.86%。
2024年自招总人数情况:
2024年公办高中一类自招总人数为4306人
2024年公办高中二类自招总人数为2739人
2024年深圳中考一二类自招总人数为7045人
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
2023年公办高中一类自招总人数为3361人
2023年公办高中二类自招总人数为2088人
2023年深圳中考一二类自招总人数为5449人
对比来看:
2024年对比2023年一类自招新增945人,新增约28.12%
2024年对比2023年二类自招新增651人,新增约31.18%
2024年对比2023年一二类自招总新增1596人,新增约29.29%
自招计划占公办学位情况:
2023年自招占公办高中学位比例约为8.41%
2024年自招占公办高中学位比例约为10.22%
自招占公办普高总计划比例上升接近2%
录取规则与流程
自招录取根据考生中考成绩和学校综合能力考核成绩统一折算为百分制后,按照相应权重比例合成总分,由高到低依次录取,其中中考成绩占60%,综合能力考核占40%。而这样的录取规则折算过来大概就是校测一分抵中考分4分。
自招学生须同时满足以下前提条件:参加自主招生考核,即提交报名信息后,通过学校的初步筛选;学校考核成绩需达到学校校考的合格线;中考成绩公布后,中考成绩不能低于所报名学校的自主招生控制线。
综合分计算公式:
综合成绩=学校考核成绩x40%+(中考成绩/610)x100x60%。
各校自招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会转为普通生招生计划。已被自招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划线录取,也不得转录其他学校。如果未被自招录取,不影响中考划线录取。
招生安排
深圳高中自主招生招考招生步骤(参照2024):
招生计划公布→自招报名→入围筛选→名单公示→(中考)→专项考核→考核结果公示→(中考成绩公布)→拟录取名单公示→录取。
自主招生只能报名1所学校,且一类和二类不能兼报。
一类自主招生学校会根据学生报名信息进行筛选,只有一部分学生有资格参加学校的招生考试。
自主招生入围资格会在中考前公布。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中考之后,未录取不会影响中考划线录取,多了一个进入理想高中的机会。但考生如被自主招生学校录取,不能放弃录取资格,并且不再参加指标生及后续批次的投档。
2024一类自招模式
2024年一类自主招生出现两种招生模式,一种是原招生模式,即各学校不区分理工、人文等学科具体人数的模式,该计划内的高中普遍排名靠前;另一种则是新招生模式,即计划内的各学校具体明确了每个学科项目的招生人数。
学校考核形式主要为人机考核+面试,原模式大部分学校机考科目更偏向于理科,新模式有对应特长的考生报名自招优势会更大,其次有竞赛获奖的相对而言也会更有优势。
原招生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内容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并通过面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合综合成绩好,能力发展全面的学生。
新招生模式更加细分化,适合单科好的同学。分为理工科技和人文社科两大类型,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了具体的项目,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科创以及中文、英语、历史等。
自招考核成绩满分具体以各校实际情况为准。如果考生自招考核成绩越高,中考成绩就可以越低(但不得低于各校控制线),降分空间就会越大。
关于自主招生的报考建议:
一类自招属于提前批,与其他志愿无关。可以冲刺比自己分数靠前的学校;
自主招生,每人只能报1所学校。大家需慎重选择,不要报比自己梯队高太多的学校。
录取规则是中考成绩占60%,自招成绩占40%。因此偏科的学生可以抓住这次冲刺名校的机会。
对比2023年,2024年深圳新增了15所公办高中开展一类自主招生,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