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取乐,古代皇发明了5种“方法”,一种比一种刺激

历史 04-02 阅读:24 评论:0

古代皇帝拥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无数,但在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烦恼。后宫妃嫔人数众多,如何做到既要雨露均沾,又避免引发争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为了减少嫔妃之间的猜忌,古代帝王们想尽办法,创造了各种奇特的方法来选择陪伴自己的妃子。这些方法千奇百怪,其中尤以五种方式最为特别。那么,这五种奇特的侍寝方式究竟是什么呢?

一、周代的「月盈月亏」侍寝法

西周时期,宫廷生活讲究秩序和礼法,连侍寝之事也不例外。当时宫廷中流行一种依照月亮阴晴圆缺来决定妃子侍寝的方法。每个月的初一到十五,月亮逐渐圆满,这个阶段由地位较低的嫔妃轮流陪伴君王;而到了十五这一天,月圆最盛,地位最高的王后才可以得到宠幸。之后从十六日到月末,月亮渐缺,便再轮到其他品级较低的妃嫔侍寝。

这种制度表面看起来十分严谨,却也带来一种奇特现象。每逢月初月末,因为品级较低妃子众多,天子反而可能一次与数位嫔妃相聚一堂。虽然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巧妙地避免了嫔妃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符合当时周朝“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西晋司马炎的「羊车望幸」法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在统一天下之后,逐渐沉迷享乐。他的后宫中美女如云,妃嫔竟多达数千人之众。面对如此之多的美女,司马炎烦恼的不是选不到妃子,而是根本无法决定该宠幸哪一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竟然发明了一种奇特的“羊车望幸”法。

每天傍晚,司马炎便坐上一辆特殊的羊车,由几只矮小的羊拉着,在宫殿中随意游走,羊车在哪位妃子的宫门前停下,他便在那里过夜。很快,聪明的妃子们就各出奇招,有的妃子在门前种上嫩草,有的撒上羊最喜爱的盐巴,还有的干脆洒上糖水,以求吸引羊停驻门前。从此以后,“羊车望幸”这个成语也流传开来,专指希望获得他人宠爱或关注。

三、唐玄宗李隆基的「骰子选妃」与「蝶幸法」

唐代是个讲究情趣的朝代,尤其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宫廷生活变得更加奢华多彩。玄宗皇帝面对众多嫔妃,也创造了一套富有趣味的方法。他先是喜欢用骰子决定妃子侍寝,妃嫔们依次投掷骰子,点数最大者当夜受宠。

后来玄宗觉得骰子未免单调,便改为“蝶幸法”。每到夏季花开时节,宫廷内鲜花盛开,蝴蝶纷飞。唐玄宗命人放飞蝴蝶,蝴蝶落到哪位妃子身上,当晚这位妃子就会成为陪伴皇帝的人选。这个方法不仅浪漫,还充满随机性和情趣,一时成为佳话。

四、明代宫廷的「灯笼摘幸」法

到了明代,皇帝们对于后宫管理也有新的创意。明朝规定,妃嫔宫门前夜晚都会悬挂两盏红色灯笼。皇帝晚上决定临幸哪位妃子时,不再亲自点名,而是派遣宦官前往宫中取走那位妃子宫前的灯笼。

这样一来,被选中的妃子立即明白自己受宠,便开始沐浴更衣,而那些灯笼未被摘取的妃子则默默熄灯休息。这种方法隐秘含蓄,避免了嫔妃之间的嫉妒和尴尬,让妃子们既有期盼又不会太过失落,算是明代宫廷的一种人性化安排。

五、清朝著名的「翻牌子」法

清代皇帝选择妃嫔侍寝的方法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翻牌子”。清朝后宫嫔妃每人都有一个绿头牌,上面写着妃嫔的姓名、品级。当皇帝想要临幸某个妃子时,只需要把这块绿头牌翻转过来,由宦官将其送去通知被选中的妃子。

收到消息的妃子立即洗浴干净,由宦官用被褥包裹着抬到皇帝的寝宫中,静静等待皇帝驾临。这种方式不仅仪式感十足,更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妃子们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翻牌子”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有严格的程序。皇帝在翻牌子之前,需要经过记录、审查,并通知相关宫女宦官做好准备,确保一切井井有条。这样一套流程,也显示了清代宫廷严密而繁复的规矩。

纵观这五种选妃方式,虽然都旨在解决皇帝宠幸妃子时的公平性问题,但背后却体现了各个朝代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统治风格。无论是以月亮为参照的周朝、随意浪漫的晋唐,还是更加人性化的明朝,以及严格制度化的清代,每一种方法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观念和宫廷文化。

历史中的帝王们,虽然拥有至高的权力,却也要在各种规矩与礼法的约束下行事。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得不绞尽脑汁,发明出如此新奇又颇具创意的办法,既满足了自己,也维系了庞大而复杂的后宫秩序。这些独特的宫廷习俗,也成为我们了解古代宫廷生活的一个窗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