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情报泄露,一次聚餐让李克农发现端倪:特务竟藏在毛主席身边

历史 04-30 阅读:30 评论:0

1950年初,在北京北海公园的一家餐厅里,有一家贸易公司正在举行员工聚餐。

这本是平常之事,但今日公园里的氛围,却是有些奇怪。因为有不少游客,都是李克农和杨奇清派来的侦察员,他们都在餐厅周围进出蹲守,监视着这家公司人员的一举一动。

都说做贼心虚,本来正在聚餐的一群人,发现异常开始四散奔逃。此时,杨奇清指着其中一个20多岁的年轻男人,让手下无论如何要跟上他!

这个男青年是谁?为何李克农与杨奇清,会放下大案要案,都来关心一家公司的聚餐活动呢?

突发潜伏电台案

之所以会如此,还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1949年底,我们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但此时,也恰好是斯大林的70岁生日。

70岁,是古稀整寿,在我们国家是很受重视的。因此,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由毛主席,亲自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毛主席要出访,这自然属于绝密大事,不会对外宣传,专列在沿途各个地方,也是不允许有人靠近的。结果,在极致保密的情况下,还没出发呢,情报部门就截获了一段不明电波信号,破译以后,令所有人都直冒冷汗。

这份电报显示,此次出行计划已经泄露,敌人在沿线进行了安全破坏。

12月初,在情报部门的努力之下,扫除了沿途障碍,毛主席还是乘坐专列如期访问,预计为期两个月。

若是两个月内不把敌特揪出来,那么,待返程时,恐怕他们还会耍什么花招阴谋。

公安部迅速成立了专案组,来专门破获这个潜伏电台案。挑大梁的,正是我国隐蔽战线上的高手,李克农与杨奇清。

李克农

虽然都是高手,但手里所有的线索,不过是一条译文,以及这条电报的特务代码“0409”。

这个0409是谁呢?因为实在没有线索,专案组便用“倒推法”整理了案情和思路。

不管这个0409是谁,他能获得关键情报,并且还能传出去,那么就说明,他要么在内部潜伏极深,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要么是搭建了一个厉害的电台,并且还有专业的报务人才。

但不管是潜伏内部四处打点,还是撑起一个厉害电台,都需要大量的钱。既然是特务办事,必有主子给资金支持,这么多现金,邮汇的话,也必然是在京津一带比较方便。

这么一梳理,着手目标便立刻清晰了。李克农亲自坐镇指挥,开始追踪京、津一带的异常汇款情况。

杨奇清

经过一段时间夜以继日的忙碌,终于从海量且异常的汇款账目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那就是北京新桥贸易总公司,取款人,叫计爱玲。

这个公司,主要有两点可疑。一是从香港汇款给这家公司,不汇到北京却汇到天津。第二就是,就在情报部门截获电报之后,这家公司,突然接到一笔巨额汇款,是以往汇款的好几倍。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那条情报立功了,这是给的奖励和行动资金?

既然是特务,任务便不会只有这一次。找到“计爱玲”这个可疑名字后,专案组立刻将以往截获的电报,进行了对比,果然又发现两条新线索。

在以往的敌特电报中,有一封提到,之前的取款地址作废,“请你转告计小姐,让她赶紧转移地址”。

这个计小姐,莫非就是计爱玲?

第二封电报,也提到了计小姐,还提到了一个地址。

这个计爱玲,莫非就是0409?

为了找到计爱玲,专案组又开始从银行、邮局等方面大追踪,结果找到一个大额存款单,上面有一个存款人地址:北京市和平门外梁家园东大院甲 7 号。

很快,专案组便找到了这个地址。经过调查,这个院子里,住的是一户姓沈的人家,但是,家里有三个女人都姓计,分别是他的妻子计致梅、妻妹计采南,还有一个才15岁的女孩,是他妻子侄女,叫计雪玲。

三个人姓计,但都不叫计爱玲,但也说不定,这是敌特为了掩人耳目,特地取的化名呢。

经过一番调查,这三个女人里,计采南最可疑,因为她与前面提到的“新桥贸易总公司”这条线索有交集,是这家公司的股东。这家公司一共才两个股东,一个是她计采南,一个是计爱玲。

计采南

显而易见,通过计采南,一定能找到计爱玲。

此时,杨奇清提出来,把这个计采南抓起来,好好审问说不定就招了。李克农毕竟是特工之王,他表示反对,因为,不管是计采南还是计爱玲,都不是北京的敌特负责人0409。

贸然抓人,只会打草惊蛇,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通过聚餐抓大鱼

李克农之所以如此肯定,这两个女人都不是幕后主使。是因为通过他的观察,计采南破绽太多,做事粗心大意为人招摇散漫,实在不具备大特务的职业素养。而计爱玲呢,则很可能是计采南的另一个化名。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密侦察,终于等来了一个大鱼露面的机会。

先是我方电台,又破获了两条电报,一个说0409要升职,另一条是计采南联系了毛人凤,还获得了300大洋的奖励。

得了奖励,计采南心情大好,就得意忘形了。她竟然兴高采烈的到处打电话,邀请大家到北海公园的漪澜堂聚餐,去给0409庆祝升职。

既然是0409的庆祝宴,那么他本人,大概率便会到场。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专案组在北海公园,进行了大布局。

傍晚时分,计采南带着家属和几个人现身了,但因为有陌生面孔,一时也看不出什么。后来,杨奇清却让人紧紧跟着一个20多岁的男子,这是因为,期间这个男子与计采南耳语了两句后,随后计采南一个手势,那些人便全撤退了。

这足以说明两件事,一是这个男人的反侦查能力最强,二是计采南听他的,身份必定不低。

这个男子飞快的跑去了北海公园的后门,出来之后,便不停的七绕八绕,但总算没有跟丢。最后,侦察员跟着他,来到了豆角胡同的33号院。

找到了人,他有没有问题,将院子里的用电量一验便知。

1950年时,每家每户,都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电器,便是收音机,也是上万人里才有那么一两台,电视机就更稀有了。因此屋里若有潜伏的电台,那么用电量,就会比普通居民高出很多。

经过一番查验,此人屋里的用电量,比普通人家高数倍,而他用电的高峰时间段,正与那个0409的潜伏电台,发报时间一致。并且,中间他搬家时,电台的信号轨迹也跟着变化了。

证据确凿,1950年的2月26日凌晨,当这名男子,在北方的寒冬里与老婆暖着被窝时,被专案组破门而入抓获归案。

计兆祥被捕

经过审查,这名男子,正是0409,是那个已经“死去”的人。

原来,李克农认为,0409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潜伏那么长时间,无论是他发出的情报还是反侦查能力,他都是顶尖的。这么一个顶尖大特务,行事也必然十分谨慎小心,怎么会要计采南这么一个粗心大意散漫无脑的人,来做他的下属助手?

只有一种可能,这个计采南,和他有非比寻常的关系。

专案组,便对计采南的家族亲属关系,进行了调查。于是便发现,计采南有一个弟弟,名叫计旭。

这个计旭,早年为了生计到天津打工。听人说学无线电能找高薪工作,他便去无线电公司当了学徒,之后,又进入一个无线电训练班进行特训。

正是战乱年代,无线电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因此计兆祥很顺利就当上了报务员。先后在蒋军的24师、青年军208师等部队担任报务员。因为能力强又机敏,被吸收到军统去做特务。

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平津战役,蒋介石再次落败。他不甘心丢掉北平这样的战略重地,因此派了毛人凤亲临北平安插特务。

计兆祥,便是这一批特务之一,身份是“北平潜伏电台台长”。

他在战役结束后,诈死,改名计兆祥,伪装成周口店窑业公司的小职员,在北城的豆角胡同潜伏下来。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竟然先后发出了215次电报,其中重大情报也有21封。

计兆祥的笔录

1949年5月,北平南苑机场被大规模轰炸。这一次,造成4架飞机损毁,24人遇难,新中国的空军事业因此备受打击。

这次轰炸案的情报,就是计兆祥提供的。他负责的电台,因为总能传递出重大情报,因此还被敌人誉为是“万能电台”。

计兆祥被抓获后,在他家竟然什么都没有搜到。敌人难道这么快就将电台转移了?杨奇清在他家屋内反复查验,果然发现端倪:一幅挂画后面暗藏玄机,里面的大洞里,电台设备、密码本、发报记录等应有尽有---------

人赃并获。接着,李克农等人又顺藤摸瓜,捣毁了与计兆祥联系密切的另一特务组织,抓获170人。北平计兆祥,虽然特别聪明机敏,一人能分饰多角刺探情报,但他任人唯亲,12个主犯,几乎都是他的近亲属。

计兆祥被押赴刑场

两个月内,仅凭一封电报译文,李克农与杨奇清,便破获了这桩大案,将这个让敌人洋洋得意的万能电台,一举拔除。

龙潭虎穴身犯险,于无声处建奇功。此案快速破解,也说明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同志,专业能力有多强。隐蔽战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的丰功伟绩,应该被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