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太原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本报讯 3月21日,《光明日报》以《让养老更有“医”靠——山西太原探索多种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提质扩容》为题,报道太原市把医养结合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民生事项统筹推进,从畅通养老与就医的衔接渠道,到悉心守护生命终程,不断推动医养结合提质扩容,让百姓养老更有“医”靠。
报道介绍,作为太原市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较为成功的试点,府西医养中心是依托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成立的公立医养结合机构,2024年1月投入使用,设置床位150张。“与其他养老机构相比,我们这里不仅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还具备慢病管理、紧急救治、心理辅导等医疗特色服务。”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府西医养中心院长冯立新说,医是医,养是养,医养之间的衔接,需要更多专业力量。只有掌握“医”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养”的细节。
“太原市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延伸点,鼓励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太原市卫健委老龄健康科科长郭展鹏介绍,目前,太原全市69所养老机构与对应医疗机构成为签约协作的医养联合体。
报道介绍,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居住场所建立家庭病床,为适宜居家诊疗、康复、护理的患者提供的居家医疗服务。2023年5月,太原安定医院正式获批家庭病床及巡诊服务资质,开启了对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目前,太原安定医院家庭病床服务涵盖了诊疗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治疗等方面30余项服务内容。不仅如此,居民建床期间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报道称,2019年3月,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发挥老年医学特色,成立“重症舒缓科”,在全市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服务。面对安宁疗护这个全新领域,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室团队逐步建立起“整体评估—症状控制—舒适护理—有效沟通—灵性关怀”的整体医疗照护模式。6年来,重症舒缓科为1000多名患者提供服务,让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和关怀,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自2019年5月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来,太原全市共建成13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10个安宁疗护病区,安宁疗护床位共计600张,共为3776名患者提供了安宁疗护服务。(李晓并)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