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事件后,王传福的发言含金量还在上升,早说过无人驾驶不可能
小米这个事情出了之后,王传福之前的发言含金量愈发凸显。什么发言呢?前两三年,王传福在一个活动上说,现在搞无人驾驶都是噱头,都是骗人的。他早就指出,汽车目前能实现的,是高级智能辅助驾驶。比亚迪现在研发的天神之眼,就是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你会发现,当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搞所谓的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时,只有比亚迪在潜心研究三电系统,王传福的思路完全正确。等到三电系统做得成熟了,比亚迪才大力发展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今年,比亚迪推出了天神之眼,还实现了智驾平权,上到几十万的车型,下到几万的海鸥、海豚,都配备了这个系统,真正做到了智驾平权。这样看来,比亚迪才是人间清醒。比亚迪一直强调,安全才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从一开始,比亚迪的策略就非常明确。为什么比亚迪选择磷酸铁锂电池路线,而不是三元锂电池路线呢?这是由电池原理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但安全性较差,这是其本质特性。
小米出事之后,特斯拉中国区高管也表示,安全放在第一位。现在大家突然意识到,电动车安全才是关键,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真的没用。首先要把三电系统做好,其次要明确告诉消费者,这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帮助我们应对人为反应不及的情况,比如突然出现车辆或障碍物时主动刹车,在高速上我们疲惫时辅助驾驶,但它不是完全取代人驾驶,而是辅助我们更好地驾驶。
这次小米事件,给消费者和厂商都提了个醒。对厂商而言,接下来宣传时要注意方式。我们看到,现在几乎所有厂商都把智驾宣传得很突出,而在不太显眼的地方才提醒消费者要自己把握好方向盘,不能大意,这容易误导年轻消费者。就像这次的女司机,她是大学生,拿驾驶证大概两三年,估计开车次数不多,又是小米忠实粉丝,结果出了问题。她盲目相信智驾,对车也不太了解,车是男朋友送的,到手时间不长。这一代年轻人在电子产品时代长大,受智能手机影响,容易盲目相信电子产品,所以才出了事。很多厂商应该反思,宣传时是否应更着重说明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王传福还说过,110 多万个工况,无人驾驶如何解决?相关设备又该怎么做?目前靠摄像头、激光雷达加 AI 的方案,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吗?不能。比如某品牌宣称的无人驾驶,其实后台有安全员,一个安全员能控制好几台车,解决车辆 AI 系统无法处理的问题。当 AI 系统遇到解决不了的工况时,后台安全员会远程操控车辆。所以,目前无法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而且短期内很可能也无法实现。因为当前硬件水平有限,除非未来硬件有重大突破,或者出现更强大的 AI,才有可能解决,但短期内真的难以做到。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无人驾驶,它无法应对所有工况。
我建议,如果自己的车有智驾功能,或者借用别人的车,一定要了解该车智驾版本的水平,清楚它能识别什么、不能识别什么。在电车时代,我不建议借别人的车开,若借了,千万别用人家的智驾功能,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其智驾处于什么水平,能应对哪些工况。使用智驾功能时,一定要按法律要求,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睛盯着路况,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网友评论
-
2025-04-06 18:26:01
买电车还是要买销量高的,比较经验还是得积累才能提升
-
2025-04-06 21:19:04
这个王总咋看就是个蛤蟆
-
2025-04-05 14:55:22
不自己吹破天自己是包治百病、天下神医,哪有这么多糟心糊手又甩不脱的事儿!当初牛吹的多大,后面风险承担就有多大!电池车都在拼智驾,开始直接说智能辅助驾驶,真正出了事,以人为操控为主,智能辅助为辅,毛事没有;结果个个往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上吹,人家把命搭上相信你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智驾水平能力,你反而把人家命搞没了。难道你要反说一句:你真相信我们吹破天的牛“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驾啊?建议:搞智驾的,不要任何陪同司乘人员,将老板天天手脚捆起来,扔进后备箱,让自己开发的智驾车载其上下班通勤验证一年,车内摄像头全程录像、直播,成功后才颁布生产许可手续!对待企业无底线的吹嘘、虚假宣传,西方国家直接更狠,企业敢无底线的吹嘘、虚假宣传,那政府就直接无条件支持消费者去控告企业,告个天文数字赔偿案后,政府再追加天文数字罚款,直接能让你破产。
-
2025-04-07 10:31:11
是自己理解不清楚好不好,啥时候成无人驾驶了,人家叫智能辅助驾驶,啥叫辅助,不是说解放你双手的
-
2025-04-05 01:04:21
去年都无人驾驶网约车了,现在又永远不能无人驾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