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筷子插鼻穿孔后续:家属索赔,称从未收到道歉,孩子不要了

娱乐 03-31 阅读:8 评论:0

四川攀枝花一所幼儿园里,发生了一起让人触目惊心的意外,直接掀起轩然大波。到底咋回事呢?

那是2024年11月平常的一天,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各自忙着日常活动。一个小男孩开开心心地往餐厅走,准备去吃饭,而另一个小朋友拿着筷子准备去清洗。谁都没料到,两人迎面碰上,一个不留神撞在一起。就这一撞,筷子直直插进小男孩鼻孔,强大冲击力使筷子深深扎进鼻腔,造成鼻中隔穿孔、左下侧鼻甲骨折、鼻中隔骨折。听到这些严重伤势,大家肯定和我一样,心里“咯噔”一下,孩子得多疼,家长又该多揪心呐!

事发后,老师反应还算快,马上拨打120把孩子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家长。孩子妈妈心急火燎赶到医院,看到孩子遭这么大罪,心都快碎成渣了。好在幼儿园挺负责,住院期间承担所有医疗费用,老师全程贴心陪护。孩子年纪小恢复能力强,没过多长时间就回学校正常上课了。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谁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孩子妈妈心疼孩子受苦,向幼儿园索赔50万。在她看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园方就有保障孩子安全的责任,而且让幼儿园小朋友用筷子吃饭,安全隐患太明显。但幼儿园觉得50万赔偿数额太高,实在难以接受。园方解释,让孩子用筷子吃饭是为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手眼协调和小肌肉群发展,这个做法已经实行十多年,还一直有安全教育,这次只是意外。双方各有各的理,多次协商都陷入僵局,谁也没法说服谁。

今年3月24日,矛盾彻底爆发。在赔偿谈判时,孩子妈妈情绪激动到顶点,铁了心要50万赔偿,甚至放出“这孩子我不要了”的狠话,还真把孩子丢在幼儿园,当晚也没去接。幼儿园没办法,只能带孩子去宾馆住一晚。后来幼儿园带孩子做伤残鉴定,结果显示伤情没达到伤残级别,可孩子妈妈坚称孩子鼻子还是歪的,依旧强烈要求赔偿。幼儿园让她找保险公司谈,保险公司给的赔偿金额又不能让孩子妈妈满意,于是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这起事件还有些关键细节。孩子妈妈说,撞她孩子的孩子家长从头到尾都没来看望过,连句道歉都没有,这让她怒火中烧。而且事发后她想去幼儿园调监控还原真相,幼儿园却称监控已被覆盖,实在让人起疑。

网上对此事议论纷纷。有同小区网友爆料,警察都介入了,孩子妈妈还是坚持不给钱就不接孩子回家;也有认识孩子妈妈的网友站出来说,孩子妈妈其实特别爱孩子,“不要孩子”肯定是气话,主要是觉得幼儿园隐瞒案情,在医院没全程陪护,心里委屈。

目前,攀枝花市教体局回应会依法依规处理。涉事幼儿园表示,男童出院后一直正常上课,他们也在积极和家属协商,可家属只要50万,少一分都不谈。3月25日孩子做了伤残鉴定,结果还在等,大家都持续关注着后续发展。

从各方观点看,孩子妈妈认为幼儿园必须为孩子安全负责,既然在园内出了事,就得给出合理赔偿,这50万主要用于孩子后续可能的鼻子修复等费用。幼儿园强调事发后积极处理,送医、承担费用、陪护都做到位,这只是意外,希望家长通过法律途径或找相关部门走正规程序解决问题。

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的特别理解孩子妈妈,自家孩子遭这么大罪,谁能不心疼?撞人孩子家长理应承担医药费和赔偿,孩子妈妈也能去法院起诉,让法律裁决;有的觉得幼儿园真没必要让孩子在园内用筷子,安全风险太大;还有的比较理性,认为孩子妈妈“不要孩子”可能是一时冲动,做法不妥,希望在相关部门调解下,大家坐下来好好协商解决办法。

孩子遭遇重大伤害,家长往往极度焦虑愤怒,行为容易失去理智。在这起事件中,孩子妈妈心疼孩子,又对幼儿园和撞人孩子家长不满,多种情绪交织,才做出“不要孩子”的惊人举动。从安全教育层面,报告显示,幼儿园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像让孩子用筷子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必须谨慎对待,孩子小,自我保护能力弱,一点小疏忽都可能引发大祸。

这起事件可不只是简单赔偿纠纷,背后反映出幼儿园安全教育、家校沟通、责任界定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真心希望相关部门妥善处理,也希望类似悲剧别再上演。大家对这事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