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绩也要收费?教育不是生意!

社会 04-30 阅读:11 评论:0

近日,一则 “查成绩需付费” 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让无数家长和网友直呼 “离谱”。山东菏泽的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手机屏幕,上面显示孩子的成绩被 “锁” 在了一款名为 “七天学堂” 的 APP 里,若要查看完整成绩,需开通会员,包月 25 元,一年下来费用高达 300 元。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大众的怒火,将教育商业化的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教育付费,家长的无奈之选?

教育,本应是公平且普惠的,可如今这一收费举措,让家长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表面看,25 元包月似乎不算多,但对于众多普通家庭而言,这一费用叠加其他各类教育相关支出,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年 300 元,足以购买孩子一学期的学习用品,或是给孩子报一门短期兴趣班。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收费并非单纯的 “自愿消费”,而是以查看成绩为 “要挟”,迫使家长们不得不就范。毕竟,没有家长不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绩作为学习成果的直观体现,被人为设置付费门槛,无疑剥夺了家长的知情权,也让教育公平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2.教育商业化,侵蚀教育初心

打着 “智慧教育” 旗号的教育类 APP,本应是助力教育发展、提升教学效率的得力助手,如今却沦为了部分商家敛财的工具。在这款 APP 中,不仅成绩查询需要付费,就连排名分析、试卷错题等对家长和学生极为重要的功能,也都被列为 “会员专属”。更过分的是,软件内还捆绑了 “同步课”“试卷中心”“错题打印” 等多项付费内容,俨然将教育变成了一场逐利的商业游戏。当教育被金钱层层包裹,孩子的成绩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教育的本质与初心已被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家长的无奈与孩子对教育商业化的困惑。

3.监管缺失,乱象丛生

这场 “查成绩收费” 风波,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 APP 的问题,更是整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监管的缺失。目前,针对教育类 APP 的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数据安全等方面,尚无明确细致的监管细则。这使得部分平台有了可乘之机,将 “自愿订阅” 异化为 “变相强制”。而家长和学校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投诉无门,只能默默忍受。教育部门虽有相关政策规定,如禁止公布学生排名以保护学生隐私、减轻学业压力,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配套措施不到位,反而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导致家长的焦虑进一步加剧。

此次 “查成绩收费” 事件绝不是个例,它敲响了教育商业化警钟。相关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尽快出台教育类 APP 的规范细则,严格审查收费项目,杜绝基础功能商业化,保障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学校也应坚守教育初心,在引入教育技术工具时,严格把关,避免被商业利益裹挟。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净的学习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