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岩都成坑是什么?

推荐 03-19 阅读:2 评论:0

粘岩都成坑石又称粘岩杜陵石,是寿山石中极具特色的品种,属于都成坑石(杜陵坑石)的分支,它是指与坚硬围岩紧密粘连的薄层都成坑石,矿脉多呈“粘岩性石线”形态,厚度通常不足20厘米,开采难度极大,其形成源于地质运动中成矿溶液沿围岩裂隙侵入并凝结,最终与围岩固结一体。

矿脉夹于坚硬岩石中,需通过爆破或手工剥离开采,易碎且成材率极低,石农谚语“杜陵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即描述了其砂多、矿层薄但质地晶莹的特点,它质地晶莹灵洁,硬度较高(约2.5-3.0),敲击声如金属铿锵,通透度优于普通都成坑石,常含少量砂丁(石英颗粒)或灰白色流纹(俗称“鼻涕纹”)。

肌理中常见并列的弯曲条纹,形似水波荡漾,是都成坑石的典型特征,因与围岩接触,石中常嵌入砂质线条或颗粒,形成独特的“砂成山”效果,部分优质品砂丁分布均匀,反显晶莹,虽偶有红格裂纹或类似田黄的色皮,但缺乏田黄特有的萝卜纹和红筋,且质地更硬、砂丁明显,粘岩都成坑石因与围岩粘连,质地更纯净,纹理更细腻。

粘岩都成坑石被视为寿山石中的“上品”,尤其琪源洞、坤银洞等名洞产出的粘岩石,因矿层薄、开采难度大,且部分名洞已绝产,现存优质粘岩都成坑石多为旧坑遗石,存量稀少,它是寿山石中兼具稀缺性与艺术性的品种,其形成条件苛刻、质地独特,既承载了地质演变的痕迹,也体现了雕刻艺术的匠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