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演唱会多名观众被座椅玻璃纤维 “刺伤”,安全监管为何形同虚设?

社会 04-24 阅读:8 评论:0

4月19日晚,九江体育中心体育场内歌声如潮,苏有朋、杨丞琳等明星的演出点燃了3万观众的热情。

不过这场本应,充满欢乐的,视听盛宴,却在观众席上,暗藏着危机。

当C15区的李女士坐下之时,大腿突然传来,密密麻麻的刺痛之感,她起身去查看,发现座椅的缝隙中渗出的,灰白色的碎屑正扎进皮肤。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晚多个区域的观众陆续地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有人腿部红肿,并且起泡,甚至用细胞夹将那玻璃纤维的细丝给夹了出来。

这场事故的根源,暴露出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方面的,系统性漏洞。

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场馆方需确保,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而此次涉事的座椅呢,虽未曾有老化的情况,也未曾出现开裂的现象,却存在着,在清洁与维护方面不到位的问题。

更值得深思的是,场馆运营方,通过招标这个方式,将场地出租给了第三方,这种所谓的“二房东”模式致使责任链条出现了断裂。

当观众进行投诉之时,业主方声称“已经成立了专班来进行核查”,运营方却推脱说“或许是顶棚飘落下来的玻璃纤维”,这种如同踢皮球般的回应,映照出了责任主体的模糊不清。

类似的安全隐患,并非孤例。2024年,在宁波有一男子被快递包装内的玻璃纤维刺伤眼睛,在十个月内,他进行了9次手术;2023年,在杭州某演唱会因临时搭建舞台坍塌,从而致使观众受伤。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个极为残酷的现实: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往往仅仅停留在消防通道、人流疏导等较为明显的环节,不过像座椅材质、清洁维护等隐性风险,却长久地被忽视了。

对于受害者而言,维权之路,充满着许多艰难困苦。李女士在那一夜前往了医院的急诊科室,医生尝试,用胶带去粘取玻璃纤维,不过并未成功,于是建议她回家使用面粉糊予以处理。

法律专家讲,就算座椅外表没事,可要是有设计缺陷,或者保养没做好,场馆那方面还是得担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的郭庆教授指出,玻璃纤维要是长时间在体内待着,有可能导致异物肉芽肿。

你觉得在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管方面,我们该如何进行改进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