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首批核心资助技术项目征集公告 人形机器人发展十大趋势

科技 03-15 阅读:0 评论:0

1、美国先进制造机器人创新机构发布2025年首批核心资助技术项目征集公告

2025年2月21日,美国先进制造机器人(Advanced Robotics for Manufacturing,ARM)创新机构发布2025年首批核心资助技术项目征集公告,基于美国国防部及整个美国制造业生态系统的需求,围绕4个专题领域进行项目征集,计划投资约300万美元。

4个专题领域包括:1)面向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多模态输入,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目标识别、导航与建图、人机交互、操控和组装、加工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等应用;2)快速重新分配任务和机器人敏捷性,敏捷性包括解决故障识别和恢复、自动规划、感知环境、即插即用等问题;3)多机器人、多人协作,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基于技能、能力等处理和分配任务的框架,感知和解释人类或机器人的动作和意图或传达规划的机器人动作等的技术,确定推动机器人可解释行动规划的方法,构建强大的分布式制造环境模型等;4)自适应实时路径规划与控制,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态环境自适应、自适应算法、多机器人协作、实时数据处理。

ARM创新机构由美国国防部资助于2017年1月正式成立,旨在通过跨行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合作,加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提升美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此次项目征集技术应用兴趣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铸造与锻造、高超声速飞行器制造、含能材料制备、服装和其他纺织品制造、潜艇或舰船等密闭空间机器人检测。

文章来源:美国先进制造机器人创新机构网站

2、深圳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3月12日,从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了解到,该局日前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抢抓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加速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国内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行动计划》明确了深圳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行动计划》围绕引领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三大方面,细化18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加大机器人AI芯片攻关、研制高性能仿生多指灵巧手、构建具身智能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高能级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提升规模化制造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提出,构建跨本体多样性开源数据集。深圳将研究具身数据采集解耦、遥操作与人类示教等方法,开展具身数据采集关键技术攻关;面向典型垂直应用领域,搭建技术试验场,基于视、触、力、位等多模态数据要素,开发真机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仿真平台;利用设备共享平台丰富数据来源,提升数据集的多样性和适用性;鼓励牵头和参与制定具身数据采集领域的地方、国家、国际标准,生成并发布开源数据集。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已聚集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有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深圳汇聚乐聚、众擎、逐际动力、优必选等整机企业,已形成一定产业集聚效应。

政策链接:

http://stic.sz.gov.cn/xxgk/tzgg/content/post_12052515.html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3、未来5年,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十大趋势

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40亿美元,超越汽车、3C等传统行业,成为新的产业风口。市场消息称,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即将发布,国内企业如宇树、智元的产品也已进入工业实训阶段,蚂蚁集团、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则通过自研或投资加速布局,争夺这一万亿级市场的入场券。

中信建投最新报告指出,AI模型的快速进步正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全球供应链生态正逐步成型。目前来看,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短期内仍面临成本、场景适配、技术成熟度等挑战。比如宇树科技售价65万元的H1机器人预售火爆,但交付周期较长,应用场景仍然有限,暴露出产能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是:“2025年后的五年将是行业的“爬坡期”,真正的规模化爆发或需等到2030年后,届时技术成熟、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才能迎来大规模落地应用”。

未来五年,结合市场数据与机构观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聚焦在以下十大方向:

趋势1:专属硬件系统(更强、更稳、更持久)

人形机器人的“筋骨”将迎来全面升级!高爆发电机提供强劲动力,高算力芯片支撑复杂运算,精密减速器确保动作精准,长续航电池让机器人持续工作。这些核心部件将打造出稳定、高性能的硬件系统,让机器人真正“动起来”。

趋势2:AI设计革命(机器也能“进化”)

人工智能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机器人设计的核心大脑。通过神经网络、进化算法等技术,AI能根据任务需求自动优化机器人的腿足、手臂等模块形态,甚至实现形态与控制的协同进化。未来,机器人可能像生物一样“自然生长”。

趋势3:运动智能(挑战复杂地形与精细操作)

复杂地形行走:爬楼梯、过门槛、走斜坡?人形机器人将像人类一样适应复杂环境,甚至在下半身晃动时,用双臂协作完成工具操作。

软补硬技术:硬件不够强?软件来弥补!通过算法充分挖掘环境和数据潜力,让“低配”硬件也能执行高难度任务。

趋势4:多模态大模型(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

融合语音、图像、3D点云等多模态信息,机器人将拥有更全面的环境理解能力。不仅能“看”到障碍物,还能“听懂”指令、“感知”空间结构,在复杂场景中灵活应对,真正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趋势5:大规模数据集(加速机器人“成长”)

无论是仿真合成数据,还是实体机器人采集的真实数据,标准化的大规模数据集将成为机器人设计、训练与算法优化的基石。未来,机器人可能像人类婴儿一样,通过“海量学习”快速掌握技能。

趋势6: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灵魂觉醒”)

具身智能既非纯虚拟仿真,也非简单机电系统,而是能在动态环境中快速反应的高性能智能体。它让人形机器人不再僵硬,而是像人类一样与环境深度互动,甚至具备“条件反射”能力。

趋势7:仿生新方向(从内向外模拟人类)

传统研究从外向内模仿人体功能,而新一代技术将反向突破:模拟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机制,探索人类高灵巧行为的本质。未来的机器人可能拥有“类人肌腱”,动作更柔顺自然。

趋势8:开源社区(全球智慧共创未来)

全球专家与开发者将共建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推动技术共享与产业协作。无论是算法开发还是零部件设计,“开放”将成为行业加速器,让创新不再受限于单一团队。

趋势9:机器人工厂(一键定制你的机器人)

通过AI与大模型,机器人设计、控制与制造将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只需输入性能需求,工厂就能快速生成结构设计(本体)、控制系统(小脑)、智能算法(大脑),打造“量身定制”的智能机器人。

趋势10:伦理与安全(机器人的“底线法则”)

随着技术爆发,伦理问题不容忽视。未来,人形机器人必须遵守“机器人三定律”——不伤害人类、服从指令、保护自身。法律法规将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威胁。

文章来源:行业调研报告

网友评论